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周根富

  • 发布日期: 2017-07-04 16:44
  • 浏览次数:


公仆的钥匙

 

采写已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周根富的事迹,是老周牺牲后第246天。

初次接触他的生平简介,翻阅了媒体记者对他的所有报道,我们感到,在当下惯见的世俗中,他的很多做法太过高大上,近乎不真实

他,57岁,已退居二线,本可以拿着副处级待遇享受安逸的生活,却还非要积极冲到工作的第一线?

他,为什么总是能够把老百姓难缠的纠纷,调解得皆大欢喜?

他,为什么在生死攸关的最后几秒钟,没有转身跨上汽车逃生,却依旧呼唤乡亲们快跑?

,,,,,,

我们一直在追问,寻找一个可以解读他的途径。当我们一次次地走近他的同事、同学,好友、家人之后,渐渐有了叹服,有了敬仰,有了瞬间迸发的泪水,有了老周清晰的本来面貌。

时间回放到2016105日夜晚,正是9.28遂昌苏村泥石流灾难从天而降的第7天,紧张的营救工作已经进行到收尾时刻,眼见一个接一个的灾民被援救出来受到安置;突然间营救人员发现,北界镇政府第一劝导小组成员,镇主任科员周根富下落不明,尽快寻找老周成了当务之急!

有消息传来,遂昌殡仪馆的停尸间,一具遇难者遗体无法确认身份,只见浑身上下累累伤痕,衣服裤子失去了固有的颜色,面孔五官血肉模糊,仅剩右眼,鼻梁依稀可辨,,,,,

当人们从这具外观无法辨认的遗体上找到一窜钥匙,而dna鉴定比对结果还没有出来的节骨眼上,万分焦急中,北界镇杨捷镇长提议用它试着开开老周的房门吧,咔擦,房门被打开了,于是,第一时间确认了,是老周!

这样的画面,我们似曾相识,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爱国儿女为获得民族解放,革命胜利的战斗中牺牲的场面上;今天,我们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已经第68个年头、适逢改革开放国富民强的大好时光;却依然有像老周这样的英雄,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瞬间定格。

老周失联的77夜,遂昌的干部群众一直在默默祈祷,期盼他能够躲过这一劫。就在钥匙打开老周单位寝室的瞬间;老周牺牲既成事实,道不尽的痛惜又涌动了每一个遂昌人心境。老周终于回家了。这条信息瞬间刷爆了微信圈。

这是一把普通的钥匙,在老周生前,它是老周化解每一件矛盾纠纷的必备工具,在老周牺牲后,它是老周第一时间传递给世人不要再为他牵挂的另一种语言;它见证了老周身为公仆的尽心尽责。它是认识、感悟、永生老周的一把万能钥匙。


认识老周的钥匙

1995年12月30日,老周获得了高等教育法律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他利用业余时间,夜以继日,没有影响一天的正常上班,14门功课全部顺利通过。以致在后来乡镇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碰撞下,锤炼下,10年终于磨成一剑;老周把握了为什么、怎么样运用法律解决民事纠纷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他转入调解员角色,颇具兴趣和底气。

我们站在老周当年影形不离的五洋摩托车前,车身早已黯淡无光,前后轮胎磨损得光溜溜的,可以想象他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村干部说,老周有次骑车甩在地上动弹不了,没有去医院,硬撑撑地叫人扶进村,由他协调的全村几百户人家的自来水工程正在节骨眼上啊。

一瞬间,我们流泪了,怔怔盯着车把上灰头土面的草帽。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农村出来,要将心比心地去帮助他们。我做乡镇公务员,就是为农民服务的。就是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替他们出点子、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的。老周如是说。

北界小官塘修建康藏路那年,筑路正好要过一家农户的毛竹山,而这路就是从他山头中间最好的地方铺路过去,当时毛竹价格很高,农户说什么也不同意。

镇里很多干部上门做过工作,都吃了闭门羹,农户说不同意就不同意,双眼瞪着村干部大声嚷嚷,拿起一瓶剧毒农药就要喝下去。老周接手后,多次和他谈心,老周的真诚让他直言不讳地袒露了心声,他当过兵,转业上海工作一年后回到农村,按国家有关法规,本可以享受一定的政府补贴,回到农村后又没人搭理这件事,心存委屈。老周就一次次帮他跑,找资料,查档案,过了几个月以后,这个政策给他落实了。

当然,农户不是拿到每个月的500块就答应了康藏路过他家的毛竹山,而是坚信了乡镇干部确实是在为老百姓谋福谋利,否则像他本该享受的补贴,都过去几十年了,是没有人会来搭理的了。

作为调解员自己要先了解民法通则,还要经常根据实物案例总结调解技巧。,老周不时地提醒大家。

北界村调解员余海林回忆道:记得之前有个案子,村里两户人家门口有一块空地,一户划定范围说这部分是他的,另一户又说这部分属于自己,这桩场地重叠而衍生的纠纷,跨越了两届村委会,耗时3年有余,前后45次调解均无果而返,之后,这个案子交办到余海林手上,他感觉压力很大,就向老周请教。

老周耐心细致的帮他分析案情,鼓励他必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即使需要多次调解也不要气馁,但是问题没有解决就不能够停歇,找到解决方法了,即使晚上再迟也要搞定。老周说,一觉睡醒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

最终,经过余调解员的坚持不懈努力,这场调解工作持续到午夜才搞定,当晚签订协议,立马签字按手印生效。

在常人看来,老周57岁,单位的事情能少管就少管,蜻蜓点水的到镇政府转游一番,也不会招惹什么非议。况且家里还要管小孙子,与夫人一起料理日常生活,应该多考虑多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了。

可是,他不愿意。

拿了国家在职薪水,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只要还做得动,就要多做点事情老周的只言片语,给了我们无名的感动。

老周调解的矛盾纠纷无一搁浅,又时刻关注镇下属9个村的司法调解工作,当他们出现疑难困惑之际,他有求必应,有应必助,有助能胜。

司法系统每年以奖代补犒劳一线调解员,每成功调解一桩矛盾纠纷,调解员可获一份物质奖励;老周总是喜闻乐见那些经他指点之后成功调解的案例;看见那些新加入的同事们顺利完成工作,到渐渐的爱上这份工作!我就很开心,这份好心情,就是最好的奖励。老周总是笑哈哈的这样说。

说到这里,与老周共事12年的北界镇原党政办副主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阙相华只说了一句,声音有些颤抖:“一个勤恳忠诚的人就那么走了……”

我们没有再问,因为已无需再问,对于这样心存国之“家”,情系民之“家”的老周而言,还有什么比这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特质来得更清晰呢?

      

感悟老周的钥匙

遂昌戏曲公园离老周家不远,退位二线的他,每逢节假日,携带夫人,小孙子来这里休闲游玩,当路过那块汤显祖纵囚观灯的典故碑文,他总是伫立良久,夫人不解?老周微微发笑,默默不语,身为百姓公仆,有不可言喻的共鸣。

老周夫人回忆了这些画面,不禁让我们去翻阅了遂昌县县志;

时空穿越424年,汤显祖任遂昌县令,做出除夕遣囚”“纵囚观灯两件惊动政坛的事,让那些囚犯回家过年和元宵节桥上观灯,没有一个人趁机逃跑。汤县令清楚所谓者,多数是生活无望、四处逃亡、铤而走险的农民,对他们司法应该刚柔并施、注重感化。

“感化”不就是调解矛盾纠纷的注脚吗,老周感触颇深。

汤显祖在遂昌做知县五年。在任期间,抑豪强、除虎患、奖励农事,建相圃书院,创尊经阁等美政,深受老百姓爱戴和敬重。他冒触犯《大明律》的风险,推行除夕遣囚”“纵囚观灯也不足为怪了。

老周常把农民的事当做自己事情来办,他清楚农民很重情义,你帮他解决一点点事情都会记在心上,就是你顺便帮他带个东西,他都会很感谢你,他们信任你了,你的话就听得进去。一旦他们需要调解矛盾纠纷,你上去,解决矛盾会事半功倍;赶紧上,可以及时化解矛盾;能够上,使矛盾纠纷得到合情合理解决,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

汤显祖,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美誉,著有《牡丹亭》。他早年即有文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招揽。他在万历十一年考中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上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降职为广东徐闻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

老周18岁起步仕途之道,任公社团委书记,期间曾任副镇长,又镇长,接着党委副书记(保留正科),最后任北界镇主任科员(副处待遇)。这样从正职到副职,副职又到正职。

汤显祖每到一处,始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老周每换一岗,从不计较权位高低,始终定力百姓公仆。

他们各自立足不同的历史平台,结缘司法,播扬正能量,都不是应景式的。

 为什么有人为官只能上不能下?为什么有人热衷于跑官、买官而沾沾自喜少奋斗20

老周很淡定,如果没有干好的能力,何必去高攀这个呢?坐上去自己不好受,对老百姓也是不利的。          

他的本真、他的率性,正是这个社会呼唤的清流。


永生老周的钥匙 

随着采访的深入,遂昌司法局鲍王富局长特意让我们浏览了老周牺牲后人民调解案例宗卷。他说,老周乃调解高手,他我能上、我要上、我快上、的从业理念,已融入遂昌同行,正在延续和提升。

遂昌司法局求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娟娣一段企业工伤赔偿调解的回放,读来耐人寻味。

2016年10月2日,下午3时30分,遂昌县云峰街道毛田工业园区某企业,一位正在修理铲车的工人被铲车零件坠落压制不幸身亡,调解员接报第一时间介入。

遇难者是家庭顶梁柱,他的轰然倒塌,使丧失劳力的残疾妻子,尚未成年人的二女一子,陷入严重的生存困境。

企业老板本来就负债900多万,还拖欠不少民工工资。同时企业设备老化,厂房简易,土地是租赁的,除了营业执照,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为摆脱困境,通过法院拍卖刚刚准备重新接盘,这次拍卖找来了其他四个新的老板(股东),加上之前的共五位(股东),但企业拍卖后正式的法律手续一直没有交办,也就是说找企业根本没钱,找新老板在法律层面来说人家也可以拖着或者撒手不管。同时,发生了这事(这笔伤亡赔偿债务),新老板纷纷犹豫了之前打算入股接盘的想法。

显然,家属要求赔偿150万元与企业无钱宭境使得谈判陷入僵局。

调解员接收案件后,第一时间组织企业按照民工家乡习俗妥善安排后事,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现状、遇难者家庭情况,认真仔细分析纠纷案件突破口,于法、于理、于情的客观说道,使企业几个新老板纷纷站出来积极承担了本可以逃避的纠纷,遇难家属也知法知理悦服,最后,双方一致同意调解员给出的方案,于是,由新老板当场划账结案。

调解员在事发后连续4天3夜的奋战,使得双方矛盾没有被激化,纠纷圆满解决,大大缩短了原先2个月调解程序乃至1年或更久才能走完的司法诉讼程序,使案件双方在事故后因处理纠纷额外产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赢得了遇难者家属与企业方的高度认可。

一切为了群众,鲍王富局长颇有感慨。现在老百姓的观念开始转变,以前遇到问题,一般想法是走法律的诉讼程序,而现在遇到纠纷、矛盾先寻求调解。因为人民调解处理问题较快,又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相比之下,诉讼程序有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而人民调解是免费的,成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第一选择。

有许多涉及金额大的经济纠纷、人身损害纠纷事件刚开始选择调解程序,调解结果不理想时又选择法律诉讼程序,但最后由于诉讼过程等待时间过长、成本又很高,还是会再次选择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员卓有成效的工作,让社会稳定、让政府减压、给百姓方便。

我们以前工作态度是等,而现在是积极走出去。从被动的等待老百姓来我们这里调解,到主动出击找调解,扩大了人民调解的面。

我们还加大了省与省之间的联合调解、跨越县市之间的联合调解。同时,我们集中使用县内优秀人民调解员,使得周围县市省共享我们的资源。

 

采访临近尾声,又似乎刚刚开始。

 我的童年,老爸没有一次陪我过儿童节,唯有一次是陪我去大学报到。儿子周罗敏心酸且弥足珍贵。

在9.28苏村灾难现场,我没有找到到老周,却看到了他留下的一条利群香烟、二袋大米,13颗棒棒糖。夫人罗润谊悲切且倍感暖心。

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个飞行员,到天上去和爷爷一起玩游戏。小孙子周晋加率真且执意不二。

老周走得悲壮、走得比泰山还要重。老周全家和他的同事、同学、好友抹去眼角的泪,走出阴影,正迎着阳光而生机勃发。

我们返回基地之际,定格了老周新的全家福,告白天下生命的永恒。

挥之不去的画面击中了我们的心。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老周的钥匙是把万能的钥匙,既解读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仆心境,又开启了我们认知、感悟,永生那些同样奋战在一线岗位上,为国家强大、为人民幸福,默默付出的人民调解员身上的光和热。


信息来源: 司法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