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区司法局把好“三关”推进社区矫正“三化”建设

  • 发布日期: 2017-06-30 13:49
  • 浏览次数:

  江干区司法局坚持强化监管防为先,依托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和基层司法所两个平台,把稳工作关键,全力抓好“接引、制度、执法”三关,有力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
  一是分级处遇,把好接引关。在审前调查过程中,提前对92名拟判处缓刑的人员开展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强化服刑意识。在司法所建立“法庭式”入矫训诫室,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誓和教育诫免,提升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推行“分级管理、分类矫正”工作模式,对未成年矫正人员、18—45周岁的主要犯罪群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三类群体探索实施区别化动态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谢需工作室”第三方心理评估机构,探索建立“三色预警、四色管理”工作机制,序时开展心理筛查、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治疗,累计建立红黄蓝三色监管档案263份,实施心理危机干预6人次。
  二是严格管控,把好制度关。按照“重要时期全面排查、重点人员常态排查、重点区域集中排查”的要求,实行“每月报到排查、每日分析轨迹信息、24小时随机抽查”,g20峰会安保期间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夜间突击走访排查工作,今年以来,共走访排查社区服刑人399人次。严格请销假制度,落实审前调查、居住地变更等管控举措,做实集中教育、社区服务“双八小时”,强化重点人员监管,今年以来,共开展审前调查92份,组织集中教育984人次、社区服务878人次,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三是联动防控,把好执法关。出台《关于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的办法》,明确职能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日常管理、信息管理和协查督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互通协作、上下联动的社区矫正监管机制。加强与公安部门、法院、交警等部门的对接协作,定期召开社区矫正季度工作例会、公检法司联席会议,组织开展公检法司联合执法检查、案卷评查及执法过程督查,建立社区矫正执法“依法严格、快处快决”机制,今年以来,共召开工作会议3次,联合执法2次,收监执行4人、警告处罚5人次,社区矫正执法投诉率为零。配合村社组织换届工作,认真落实资格联审,共核查14批次2328人,未发现联审人员属于社区矫正或刑释解矫范畴。

信息来源: 江干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