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聚焦“四大路径” 推进“四四五”戒毒模式科学规范运行

  • 发布日期: 2017-06-23 17:02
  • 浏览次数:

  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聚焦“提升戒毒核心发展力”,大力践行“专业化戒毒”工作理念,练内功、借外力、聚合力,积极探索实践戒治领域前沿方法技术,初步形成了戒毒医疗、心理矫治、体能康复、认知教育“四大路径”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为“四四五”戒毒模式科学规范运行插上了科技翅膀、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以运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为突破口,走稳走实 “技术应用+康复治疗”戒毒医疗之路。一是引入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戒毒人员可起到调控渴求程度、降低复吸的作用,帮助戒毒人员修复大脑损害的功能,降低心瘾、改善认知和情绪。期间,邀请该领域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袁逖飞教授及其团队来所现场指导。从生理脱毒区自愿报名的戒毒人员中,筛选出10名开展为期4周、每周5次共20次的治疗,目前治疗对象无任何不适症状,普遍认为治疗后夜间睡眠明显改善,其中1名幻听症状者较以前有明显好转。二是探索脑电治疗。准确把握戒毒人员“特殊脑病患者”这一属性,将脑电治疗融入生理脱毒区医护式戒治中,在全面筛查的基础上,对存在记忆力下降、失眠焦虑和稽延性戒断症状等脑功能损害的戒毒人员开展脑电治疗,累计治疗1000余人次,有效率达98%。三是尝试中医穴位埋线康复治疗。对筛查出有血生化异常指标者、睡眠不佳、排便异常等情况的戒毒人员,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开展二次中医穴位埋线治疗,帮助他们提高稽延性戒断症状机体应激、抗炎能力,有效促进早期康复。累计开展治疗55人次,戒毒人员由毒品所致的睡眠不良和大便异常效果较好,治愈率达57%。血生化指标方面(主要指白蛋白异常、球蛋白异常和尿酸异常等)60.9%指标恢复正常。四是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树兰(杭州)医院建立戒毒医疗合作关系,双方在远程医疗、戒毒人员转诊及危重病人治疗、戒毒医疗科研、医疗知识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有效弥补场所自身在专业化戒毒医疗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同时戒毒人员将享受无差别、均等化、零距离的医疗服务。
  二、以运用vr毒瘾评估矫治系统为重点,走稳走实 “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心理矫治之路。一是启用vr毒品成瘾检测及治疗系统。运用对撞反射理论,帮助戒毒人员降低毒品的渴求度。该系统自今年 5月16日启动以来,目前实验组240名戒毒人员已完成6次测试,对照组120名戒毒人员已完成2次测试,参加测试戒毒人员累计达1680人次。二是开展行为回避训练。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沈模卫教授及其团队联合开展戒毒人员行为回避训练项目,首次运用国际尖端的成瘾行为戒断范式,依靠精密的计算机传感器设备,向戒毒人员给出预定的目标刺激或中性刺激,对其应激反应进行即时反馈,改变其对毒品信息的自动化趋近倾向,继而改变对毒品根深蒂固的顽固认知。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首批20名戒毒人员(其中介入组10人,对照组10人)的训练任务,通过行为回避训练改善戒毒人员对海洛因线索的无意识趋近。三是成立药物成瘾心理学研究实验室。深化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的科研合作,双方共建的药物成瘾心理学研究实验室于今年6月19日正式揭牌。该实验室致力于将学界最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于戒毒工作实践并直观评价其效果,为戒毒实务工作提供量化指标。
  三、以运用个性化运动处方为特色,走稳走实“数据应用+强化训练”体能康复之路。一是用好国民体质测定大数据。从戒毒人员首次国民体质测定数据库中,筛选出单项测试成绩在3分以下(满分为5分)的戒毒人员,专门针对体质测试的弱项,开展平衡性、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力量型、心肺功能及体型类针对性强化训练。经抽样统计比较,戒毒人员开展针对性训练后,团体综合体质测试平均成绩从“合格”达到了“良好”,其中:力量型的俯卧撑提高37.5%,握力提高 31%,纵跳提高20.8%,平衡性的单腿闭眼站立提高22.8%,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提高15.9%,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提高14.5%。二是摸索康复训练新方法新手段。利用点播系统发布康复训练视频资料,如各类健身操和康复训练成果展示录像,供戒毒人员休息时间学习和观看。摄制《六节准备活动》的录像,每次室内训练前,组织戒毒人员按照训练馆播放录像统一做准备活动,确保了训练安全。
  四、以运用虚拟云教室网络在线教育平台为载体,走稳走实“所内为主+社会支持”认知教育之路。一是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结合“书香拱宸”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化教学中,开设“百家讲坛”、“国学大讲堂”等30余场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戒毒人员树立自立、自强的担当意识,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二是启用“虚拟云教室网络在线教育平台”。根据“四四五”戒毒模式需求,研发了以微机为工作平台、以网络点播视频为内核的“虚拟云教室网络在线教育平台”。由微机对戒毒人员考试成绩直接进行数据处理,直观显示戒毒人员的到课率、学习成绩统计、诊断评估标准分等。并与全所戒毒人员诊断评估系统衔接,实现实时共享,确保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设“电子商务、排菜、营业员、收银员、超市理货、仓库保管、老人护理、网店美工”等社会需求旺、培训难度适中,接地气,适合回归后从业的培训科目,获证率达98.9%以上,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谋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四是设立手工艺术工坊。开设粽编、剪纸、创意折纸、衍纸、陶艺等适合戒毒人员学习的手工技艺,并利用公益展示等活动载体,将手工作品推向社会,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关爱戒毒人员。五是构建“所—家—地”社会支持系统。定期举办戒毒人员家属学校,发挥亲情帮教的感召力量;开展回访调查、创业讲座、就业推荐等活动,与宁波凌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安置就业基地”;与上海阳光(雨露)戒毒防复吸指导中心签订《戒毒人员回归指导暨家庭戒毒衔接战略合作协议》;与大专院校、地方禁毒办、社区等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禁毒社工志愿者建立协作关系,形成了“所—家—地”一体化、全方位、多辐射的无缝对接教育帮扶体系,助推提升戒治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