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司法局三措并举打造社区矫正网格化管理模式

  • 发布日期: 2017- 11- 24 18: 44
  • 浏览次数:

  温岭市司法局紧紧抓住基层四个平台建设契机,完善村居网格化建设,将社区矫正工作融入全科网格系统,打造村居、司法所、乡镇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社区矫正网格化管理、立体化矫正,有效维护了社区矫正工作安全稳定。

  一、强化资源整合,实现平台信息共享。针对当地社区服刑人员多、犯罪构成复杂、监管压力大的现状,将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融入基层综治工作,依托镇(街道)综治工作平台,录入并定期更新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同时积极与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协调,将社区矫正工作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明确工作目标、要求、内容和机制,指派专人对接“四个平台”,分片联系网格。目前,各司法所与综治办已基本形成信息双向交流机制,奠定了社区矫正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基础。

  二、明确任务清单,落实网格工作责任。根据实际居住地情况,将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划入网格,尤其是首次入矫人员,要求第一时间与网格员结对。充分发挥网格员“常驻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通过网格员协助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实现信息采集、情况报告、跟进落实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网格员具体管理职责以任务清单的形式下发,包括掌握网格内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入户核实,及时向司法所报告社区服刑人员未请假外出、思想行为出现不良倾向、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等情况,逐步形成“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召开社区矫正监护人及网格员座谈会,通报网格化管理情况,及时研究和改进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

  三、加强教育引导,发挥网格管理作用。严格落实两个八小时规定,制定以“集中劳动为主,自主劳动为辅”的社区服务方案,要求服刑人员必须配合网格化管理,鼓励参与居住地的村居公益活动。结合五水共治、多城同创、四边三化等乡镇中心工作,开展“菜单式、打卡式”社区服务,服刑人员自主选择服务项目,网格员负责组织、监督,并登记《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务记录卡》,每月结合实际表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考评,该考评结果作为司法所考核社区服刑人员的重要依据之一。今年以来,共开展网格化社区服务170次,参与社区服刑人员10000多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