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区长陈豪批示肯定司法行政社区矫正工作
- 发布日期: 2017-11-17 15:24
近年来,莲都区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教育新模式,多方位多角度开展教育转化工作,累计2810名解矫人员回归社会,取得良好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日前,莲都区区长陈豪作出批示,指出社区矫正“无小事”,区司法局切实做好社区矫正教育转化工作,值得肯定,望再接再厉,力求更大成效。
一、国学教育促感化。积极对接南明书院,除在每月组织的集中教育活动中加入国学元素外,于每周四晚上安排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南明书院的国学讲堂,学习《弟子规》《父母规》《朱子家训》等内容,潜移默化地将孝、诚、仁、爱等融入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及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积极改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融入社会能力。同时,探索建立“互联网+”教育模式,推出矫正教育微信群等,及时发布学习内容,获取学习反馈。
二、价值观教育促文明。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积极探索两个“八小时”劳动教育新模式,每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村(居)入户、沿街入铺上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少于2次,还组织“捡烟头”公益劳动服务并逐步推广。通过社区服务教育活动,服刑人员主动走入社区、融入社会,自觉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更好地重塑文明人形象。去年以来,已组织社区服刑人员72批次,累计参加人数5561人次,受到群众一致“点赞”。如社区服刑人员蔡某和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便民服务公司,定期到各社区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士、低保户免费维修检修,每月9号还组织全体公司员工上街捡拾烟头垃圾和进行文明劝导。
三、革命教育促情怀。结合革命老区实际,积极开展了社区服刑人员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社区服刑人员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社区服刑人员中营造爱国爱家的良好氛围,促进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回报社会。在专题活动开展期间,社区服刑人员中也涌现出相当多的好人好事,如苏某对同为社区服刑人员生活困难的李某进行捐助,出租车司机马某在出租车驾驶员群体中发起捐赠活动为遂昌苏村山体滑坡中受灾户捐款6500元等。
四、乡土教育促自信。一是社区服刑人员以志愿者形式服务村(社区)组织的活动。如为邻里节、重阳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开展提供场地布置、秩序维护、场地清理等服务,积极融入村(社区)生活,增强对生活的自信。二是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观看本土传统文化的优秀剧目,如婺剧《却金馆》讲述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却金的故事,以其刚正不阿的正气形象,增强其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三是以农村文化礼堂为载体,邀请乡贤为社区服刑人员上课,通过乡贤现身说法,做到“用身边人讲自己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邀请村两委成员谈新农村发展建设,以增强其对社会环境认同感的自信。乡土文化教育开展以来,已有21个批次890名社区服刑人员参加活动,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五、社工辅导促矫正。今年,全省“关心桥驿站”项目在莲都落户,该局以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转化为着力点,积极加强与霞光社工组织的对接指导,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从“心”出发。一是与辖区内30多名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坚持“思想上教育从严、生活上关心体贴”的原则,进行互动式“破冰”学习增强学习趣味性,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改变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认知,矫正了他们不良行为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动。二是为每位服刑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矫正方案,开展个别走访及重点帮教帮扶,帮助其积极改造、顺利融入社会。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有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提升改造信心。如帮助未成年的杜某到某酒店学习烹饪,帮助曾经的“赌徒”夏某到企业成为技术骨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