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司法局依托“互联网+”开启社区矫正工作新篇章

  • 发布日期: 2017-01-05 16:50
  • 浏览次数:

  东阳市司法局强化“互联网+”思维,通过深化大数据应用,成功实现“互联网+”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谱写社区矫正工作新篇章。
  一是人技结合,强化“信息化”应用平台。建好“一个中心”。改造升级该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依托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切实发挥动态监管、视频指挥、巡查督察、应急处置、在线教育、执法管理等职能。用好“两项技术”。建立“云总机”后台管理系统,社区服刑人员通过云总机进行电话报告,司法所通过登入账号进行审核,推动司法所落实监管措施;对四类人员(被警告人员、被治安管理处罚人员、重点人员、请假外出人员)佩戴电子腕带。把好“三个平台”。通过监管平台,完成外出申请、等级调整、合议评议、警告处分等10余个项目;开通网上学习平台,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效学习;实现帮扶平台和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东阳市民政救助网和东阳信息港等网站有效对接,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相关就业信息、救助政策和生活便利。
  二是立体防控,实现“智能化”执法监管。依托gps定位,健全每日信息核查。有效运用“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平台”,健全核查制度,依托gps定位,每日安排专人对在册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行动轨迹等信息核查,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监控。运行“司法e通”,延伸“八小时外”监管。将监管定位、警示告知、数据统计等功能统一整合至“司法e通”内,安排专人“八小时外”轮值班,构筑移动监管平台,实现监管工作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确保社区矫正日常监管工作在空间上不留死角、在时间上无缝对接。推行网上审批,逐级规范执法程序。全面规范社区矫正网上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执法项目网上逐级签名、签章的审核审批机制,提高了执法的便捷性、时效性,增强了社区矫正执法安全性。自推行网上执法电子审批以来,已对90 件警告等案件作出了处理,对592余人次进行了等级调整。  
  三是多管齐下,推行“网络化”教育矫正。完备视频连线,开展在线教育。依托东阳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视频连线功能,定期不定期开展在线集中教育。以指挥中心为主会场,18个司法所为教育分会场,开展各类在线教育活动。丰富“指尖”交流,抓好动态教育。借助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定点关注,及时了解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波动和生活工作动态,第一时间给予疏导和化解,实现实时帮教。截至目前,共推送法律知识等69条,借助微信、qq等开展思想教育活动20余人次。做好心理测试,开展分段教育。依托浙江省司法社区矫正管理平台中心,全面应用心理测试、再犯罪风险评估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人身危险性、高致罪因素进行测评,及时修正矫正方案,落实监管帮教措施,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