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司法局“四个加法”推动法律援助全覆盖

  • 发布日期: 2016-08-12 15:40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慈溪市司法局把法律援助作为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平台和载体,从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等方面入手,努力打破城乡失衡短板,推行多项便民举措,推进法律援助全覆盖,有力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1至6月,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援助案件589起,其中民事案件232起、刑事案件357起,法律援助经费总额达到65万元。
  一是“横+纵”,推进服务网络全覆盖。推动实行法律援助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全市19个基层司法所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各个站点做到专人负责、制度公开、就近申请,并结合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点对点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此外,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武装部等部门单位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增设人民法院、劳动仲裁院、看守所“二院一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
  二是“降+扩”,推进服务对象全覆盖。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公民经济困难标准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70岁以上及患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军人军属、见义勇为、下岗职工等特定事项或人员申请法律援助,视为符合经济困难标准,无须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对持有最低生活保障证,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农村“五保”供养证等老年人、残疾人,不再限制法律援助范围。
  三是“答+办”,推进咨询服务全覆盖。将“12348”法律咨询热线电话打造成法律咨询、受理办理、普法宣传、舆情分析、协调指挥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网平台,积极提供网上法律咨询。建立律师值班制度,安排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到法律援助中心、各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接待值班,提高来访来电咨询解答质量。建立法律援助和“12348”法律咨询舆情分析制度,及时撰写每季度舆情分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传+带”,推进普法宣传全覆盖。重点加强对农民工、困难职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弱势群体维权意识。坚持开展“法律援助进工业园区”、“暑期课堂”、“新慈溪人课堂”等长效活动载体,把法律援助送进工厂、工地、学校。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开展以案说法、以事论理等方式方法,增强普法宣传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