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法律援助机构凝心聚力服务保障G20峰会
- 发布日期: 2016-07-26 17:07
杭州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和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聚焦g20峰会圆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便民机制、扩大援助范围、优化利民举措,凝心聚力为g20峰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保障。上半年,全市共办理各类援助案件7858件,提供法律咨询46014人次,挽回损失或取得利益6373.72万元。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民办事标准“严”。一是推动条例修订。“法律的创新发展需要很好的顶层设计”,杭州市局积极协助市人大做好《杭州市法律援助条例》修订工作,对原《条例》27处进行修改,包括经济困难标准、事项范围、工作流程、政府保障等内容,对该市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二是协调市两办发文。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杭州市局积极协调市两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从提高认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提高质量和加强保障五个方面,对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出台具体考核办法。为确保《杭州市法律援助服务标准》落到实处,杭州市法援中心制定出台了《法律援助服务标准化考核细则(试行稿)》和《杭州市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管理办法(试行稿)》,严格要求各法律援助机构和律师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法律援助。
二、完善便民机制,服务民生基础“实”。一是规范窗口服务行为。加强市和区、县(市)法律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临街一层的便民服务窗口。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各部门的窗口联系、协调和管理职责,建立了值班长/值班员制度等,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的健康运转,积极安排律师值班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服务。二是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建设。着重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看守所、人民法院等355个工作站及3066个村(社区)等法律援助联络点规范化建设,推动“十佳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评比,规范法律援助申请流程,方便群众及时、就近提出法律援助申请。三是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网上平台。围绕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杭州市公共法律服务网,加快建设法律援助网上服务大厅和移动终端法律援助服务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网上法律援助服务。
三、扩大援助范围,法援惠民渠道“宽”。一是放宽法律援助审查标准。将经济困难认定标准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两倍调整为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对符合经济困难标准的公民、特殊案件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取消事项范围限制。对70岁以上且患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以及解决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纠纷等事项,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员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其他严重侵权行为主张权利的,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等6类特定事项或人员申请法律援助,实行经济困难免审查。上半年,共为7899名受援人提供援助,其中农民工4930人次,妇女2631人次,农民2141人次;请求支付劳动报酬4135人次。二是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注重发挥法律援助在人权司法保障中的作用,落实刑事诉讼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制度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建立《杭州市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畅通刑事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办案机关的工作衔接。积极探索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政府采购试点工作,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效果。推进法律援助参与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依法保护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优化惠民举措,服务保障效果“优”。一是以g20为中心,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系列专项行动。5-6月,杭州市司法局部署开展“法律援助助残为民服务月”活动,以完善制度、优化举措、提升质量、立体宣传为抓手,着力打通法律援助扶残助残的“最后一纳米”,切实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项活动,利用“六?一”儿童节等节假日,在人流较集中场所开展主题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江干区开展“归正自立,融入社会”专题讲座进省未管所。市司法局举办《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宣讲会。二是采取多元化方式化解矛盾。该市法律援助机构建立咨询、代书、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援助形式并用的农民工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宜调则调,能诉快诉原则,及时化解矛盾、实现诉求,尽可能降低民工讨薪维权成本,追求最佳办案效果,3月,拱墅区法律援助中心会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为 23名祥园工业园区农民工争取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补偿等22.15万元。三是积极参与信访矛盾化解。江干、拱墅等地每周指派律师到信访接待中心值班,配合信访工作人员引导上访人员通过诉讼、调解、仲裁等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及时纳入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加强每季一次的法律援助舆情分析工作,建立重大群体性敏感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切实发挥法律援助维权维稳职能。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