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用好“三字诀”唱好社区矫正“三部曲”

  • 发布日期: 2016-05-30 17:05
  • 浏览次数:

  平湖市司法局通过“三方联动、三位一体、三管齐下”等多种管理方法和教育手段,唱好社区服刑人员回归“三部曲”,促使社区服刑人员重获新生。
  一、“家庭+社区+社会”三方联动,唱响社会接纳乐章。一是以亲人为起点,实现家庭接纳。平湖市司法局在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后,组织人员积极开展走访,让家属充分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和意义,使其接受并参与矫正工作,理顺社区服刑人员情绪,端正态度。同时平湖市司法局还组织家属和社区服刑人员一起参与部分活动,使亲人家属支持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社区矫正各项活动,并及时帮助出现家庭矛盾纠纷的社区服刑人员,改善与家人的关系。二是以参与为基点,实现社区接受。平湖市司法局、各司法所矫正办与村(社区)干部、志愿者积极配合,大力宣传社区矫正的执行制度,使社区服刑人员所在村居解除排斥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到五水共治等的公益劳动,同时通过发挥社区服刑人员的手艺、特长,在联合志愿活动中,为村(社区)修鞋、理发等,让社区接受矫正对象。三是以回归为终点,实现社会认可。为使社区服刑人员适应矫正环境,尽快融入社会,平湖市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举办“我为法治献一计”建议征集活动,让社区服刑人员感受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将对联、元宵、月饼等送给孤寡老人。
  二、“法律+情感+心理”三位一体,唱响自我适应乐章。一是重视法律教育。把社区服刑人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奖惩措施编成《社区服刑人员手册》,严明矫正纪律。在每月集中学习教育中,侧重法治教育,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针对不同类别的社区服刑人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开展相关活动。如对交通肇事类的,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赌博类的,结合禁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禁赌宣传教育活动等。二是重视情感约束。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等为主题,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情感教育。依托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从母亲开始”等感恩活动。依托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亲情教育工作,使社区服刑人员感受到每逢佳节能和亲人在一起的珍贵,从而更加珍惜矫正机会。三是重视心理重建。平湖市司法局组建了一支7人的心里咨询专家团,建立了“心理诊所”,通过心理疏导,消除社区服刑人员悲观、焦虑等不良心理,帮助释放心理压力,帮助其完成自我认知的转变,为重新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测试,根据结果,结合社区服刑人员不同的犯罪类型、年龄特征、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心理档案,为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教育、分级处遇等个案化矫正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三、“扶困+扶力+扶志”三管齐下,唱响社会回归乐章。一是柔性管理,帮助解决困难。在依法监管的同时,开展人性化管理,关心和改善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引导社区服刑人员自觉配合,接受改造。专职社工经常到村(社区)走访,了解社区服刑人员近况,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对生活困难或工作没有着落的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帮困解难工作。二是提供机会,保障自食其力。平湖市司法局把社区服刑人员就业问题作为突破口,尽力为他们寻找机会。各司法所矫正办积极与企业沟通,鼓励企业给社区服刑人员机会,帮助改造。今年,平湖市已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帮扶39次。同时,积极推进社区服刑人员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就业问题。全市已建立27个安置帮教基地,安置就业社区服刑人员40多名。三是提供引导,促使回报社会。平湖市通过卸下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包袱,自食其力改造的同时,引导、鼓励社区服刑人员通过爱心善举等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改造积极性。平湖市当湖街道、独山港区、钟埭街道等地社区服刑人员相继开展了爱心义卖、爱心接力等活动。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