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司法行政廉政教育基地以“四个结合”开展警示教育
- 发布日期: 2016- 05- 23 18: 21
5月12日,台州市司法行政系统一行60余名党员干部,来到位于省乔司监狱的浙江省司法行政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收看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的《忏悔录》《一日为囚》等警示片,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深入监狱开展廉政教育,让大家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发生在服刑人员身上的沉重犯罪代价让人警醒、发人深思,今后务必要吸取反面典型的惨痛教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践行廉洁自律准则,做到在政治纪律上绝不含糊、在理想信念上绝不动摇、在律己用权上绝不任性,牢筑思想防线,严守做人底线,坚决不触碰法律红线”。
按照省司法厅党委关于将浙江监狱陈列馆打造成“一馆三基地”的要求,2015年7月底,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廉政教育基地在省乔司监狱建成并试运行,2015年11月由省司法厅正式命名。自开放以来,按照“立足本系统、面向全社会”的指导方针,基地相继接待了省委政法委、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文化厅、省司法厅、省人民医院、省社会福利中心、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娃哈哈集团公司等百余家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共计8000余人次,现已成为我省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教育平台和展示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成果的重要窗口。
一、坚持内外结合开展警示教育。基地立足本系统、面向全社会,坚持精品化道路、特色化建设,充分整合监狱历史传统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社会警示教育等功能,通过思维创新、科学设计,综合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将反面典型案例、罪犯改造生活场景、监狱高墙电网等内容逐一展示,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切实增强廉政警示教育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警示案例区上墙展示的内容,选取司法行政系统和社会上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高墙忏悔区张贴悬挂的服刑人员档案卡,涵盖了系统内外原担任一定职务的相关人员信息。展厅内陈展的各类典型案例,人员数量多、行业覆盖广,具有较强的教育说服力,一个个身陷囹圄的反面人物无不醒目地提醒参观者要时刻保持警钟长鸣。
二、坚持动静结合开展警示教育。基地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让监狱元素在展厅各处充分得以体现。红包造型、老母亲探监、作茧自缚、荣辱柱等雕塑作品,呈现了一种静态展示;翻阅典型案例电子档案,体验“贪”与“廉”的人生抉择,收看警示教育片作为动态展示,两者有机结合,达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教育效果。如老母亲探监雕塑,塑造的是一位年迈母亲领着孙女看望囚子的场景,人物虽是静态无声的,但当参观者靠近时,通过红外对射感应会响起老母亲与儿子对话及孩子哭泣的声音,生动再现了隔着冰冷的铁窗与亲人会见时,服刑人员那种上不能尽孝、下不能尽养的悲痛悔恨心情,也让每一位参观者感慨动容。
三、坚持虚实结合开展警示教育。在高墙电网场景下,正在接受改造的服刑人员一幕幕生活片段投影在大墙上,参观者沿墙壁通过时,随着光线变幻仿佛置身于监狱的虚实之间,以此告诫每一位参观者,贪与廉其实就在一瞬间,自由与囚禁却是两重天。在服刑人员档案卡墙上清晰记载着囚犯编号、姓名、出生年月、原任职务、文化程度、罪名及刑期等;而在特意留白的档案卡里,又打上一个个问号,提醒参观者如果不慎用手中权力,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囚犯,其间的警示含义却是无形的。在自警自醒区的忏悔墙上,陈展出服刑人员与家属互通的书信,一篇篇真实文字,字里行间都提醒参观者要重视家庭、珍惜亲情、远离犯罪,一旦违法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通过类似的虚实对比,让参观者深切体会到自由的宝贵。
四、坚持正反结合开展警示教育。在运用反面教材教育党员干部的同时,基地始终坚持传播正能量,宣传正面典型的理念,全力做好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工作。在清风回廊里,自2008年开始评选的省司法行政系统“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和2014年评选的全省监狱系统“最美监狱人民警察”事迹都一一上墙陈展。他们是长期在司法行政基层一线工作的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员、律师、公证员、法制宣传员、法律援助工作者、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每一位参观者深受教育,获得道德的感化和精神的激励。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