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县司法局“四个抓”全面强化人民调解工作

  • 发布日期: 2016-05-11 15:44
  • 浏览次数:

  庆元县司法局在强化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方法上下足功夫,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举措,以“四个抓”着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今年以来,全县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548件,协议涉及金额7233.41万元。
  抓队伍建设,优化调解人员素质。一是汇聚“老娘舅”草根力量。通过摸底、申请简历、村民推荐、征求本人意见等方式,吸纳熟悉法律知识并了解乡村习俗文化的老干部、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家庭妇女等热心公益事业的民间草根,组成“老娘舅”草根调解队伍。如庆元县濛洲街道的“美丽帮帮团”妇女调解队,屏都街道的“菇乡调解”菇农调解队。二是组建专业化调解团队。建立调解人才库,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退休老师律师和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等专业法律人才,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为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建议或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中。三是开展全方位业务培训。制定人民调解员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邀请律师、市级“十佳和事佬”等对全县1256名基层调解员和19个司法所长开展业务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以案释法、交流互动、案件咨询等形式,重点讲解民事家庭、婚姻继承、征地拆迁等方面涉及的法律法规。
  抓组织网络,形成人民调解合力。一是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纵向调解组织体系。一级抓一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庆元建立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9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354个。二是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交通事故、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建立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全县已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9个,另外,建立企事业调委会8个。三是建立完善警调、诉调等衔接机制。提升专业性强、跨领域新型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形成人民调解的强大合力,目前庆元已建立驻派出所调解委员会9个。
  抓工作机制,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一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过年过节等重要节假日和关键时间节点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纠纷类型的集中排查,及时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确保安全稳定。二是建立联动化解机制。建立由司法所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的“3+x”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如山林纠纷由“司法所、派出所、乡镇+林业部门”联调,婚姻纠纷由“司法所、派出所、乡镇+妇委会”联调。针对交通纠纷多的现状,派驻两名干部建立驻交警调解室,与交警队开展联合调解,提高交通事故调解成功率。三是探索建立法律服务援助机制。对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伤事故、人身损害类法律援助案件,按照“调解优先”原则,实行“援调对接”,利用非诉讼调解的方式为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今年年初的“龙庆高速公路连接线工伤案”,司法所和法律援助中心通过调解方式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为受害者讨回赔偿款。
  抓特色典型,体现人民调解实效。一是开展特色调解。在大量的调解工作中,创新“交叉调解法”和“技能性调解法”,开展特色调解。交叉调解法即在相邻村之间实行交叉调解,互换调解员,从而提高调解的公平公正性;技能性调解即以技能性为突破口,培养一批婚姻类、工伤类、交通类等的专业调解员,提高调解实效。二是优化调解渠道。依托庆元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临街落地的优势,积极打造“窗口化”“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同时开通法律服务“12348”电话热线,优化群众寻求帮助的渠道,从而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便捷度。三是探索发展品牌调解室,先后打造了屏都街道“菇乡调解王”、石龙社区“老吴说法”等品牌调解室,为群众提供具有说服力、信誉度高的品牌调解服务。四是树立调解典型。以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中国好人、原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所长吴强忠为正面典型,以其调解“六心六善法”为核心,引导激励一批基层人民调解员,凭着一双飞毛腿、一张婆婆嘴,奔波在人民调解维护和谐的第一线。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