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司法局构建三大体系 保障社区矫正监管安全
- 发布日期: 2016-05-11 15:50
萧山区司法局通过构建技防、人防、制防三大体系,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全时空、全天候、全覆盖监管。截至2016年4月底,萧山区司法局已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7437名,没有发生脱管、漏管事件。
一、构建技防体系,实现全时空监管。一是构筑“电子围墙”监控网络。2010年,全市率先运用移动和电信的gps手机定位技术,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监管系统,即“电子围墙”,同时出台《萧山区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办法》,将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不满3个月的除外)纳入“电子围墙”监管范围,实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行踪。二是推广“指纹识别”辨认系统。2011年,全区各司法所均配置“指纹识别”设备,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社区矫正指纹识别管理系统,社区服刑人员的定期报到和集中学习全部实行指纹报到。三是建设社区矫正指挥中心。2014年,分两期共投入110余万元,实现区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与全区21个司法所高清联网。指挥中心设立监管、教育和帮扶三个信息管理平台,安排两名管理员实时在线开展执法管理、信息核查、视频教育、应急处置等多项工作,发挥统一指挥、协调和处置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功能。指挥中心运行以来,每天由专人对全区各司法所信息监管情况进行核查,每天核查人数不少于在册服刑人员的50%。
二、构建人防体系,实现全天候监管。一是建立队伍,提高监管能力。目前萧山区已建立起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3+x”监管队伍(“3”是指公安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协管员三支管理力量,“x”指社区矫正志愿者)。在具体工作中,公安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发挥监管主力军作用,负责日常监管、集中教育、训诫谈话、走访谈心,对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管规定的及时报请区社区矫正执法大队作出处罚。社区矫正协管员协助司法所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监管、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等工作,协助开展走访、谈话、档案管理等辅助性工作。社区矫正志愿者积极发挥“身边人”的优势,一旦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向司法所报告。二是加强练兵,提高监管能力。每年组织社区矫正专管员、协管员、村(社区)治保主任、司法协理员等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和参与群体开展业务培训,内容涉及社区矫正规范执法流程、案卷材料归档、社区矫正再犯罪风险评估等。组织开展执法案件评查、岗位技能比武、优秀矫正个案征集、矫正知识竞赛、新任社区矫正协管员任前培训等活动,进行岗位练兵,全面提升监管队伍综合素质,并定期发放法律书籍,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自学意识。三是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司法所与派出所密切配合,每月定期核对社区服刑人员名册,对重点对象进行训诫谈话,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在刑意识。公、检、法、司四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区司法局每月对司法所开展工作督查,每年接受人大司法监督。四是监地协作,提升监管威力。2012年,萧山区司法局与杭州市南郊监狱合作建立了“萧山区社区服刑人员法制教育基地”,分期分批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赴基地接受警示教育。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和上法制教育课等方式,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意识、服刑意识和守法意识。五是社会参与,丰富监管张力。根据六部委《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要求,出台《萧山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指导意见》,与萧山区志愿者协会联合印发《区矫正办与区志愿者协会结对共建方案》,签订志愿服务协议,定期就联合矫正、心理矫治、上门走访等方面内容开展活动。与区关工委一起开展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集中警示教育活动,与杭州市西郊监狱晨曦心理工作室共同举办针对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团队辅导。在各镇街场的支持下,成立区级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共22个,由区矫正办统一发文,统一挂牌,统一签约,为各辖区社区服刑人员就近提供了集中劳动场所。
三、构建制防体系,实现全覆盖监管。一是做好四项延伸,完善工作体系。向审前延伸,实施调查评估制度。截至目前,萧山区司法局共开展判前评估997件,采信率90%。向法院延伸,设立社区矫正法院工作室。单独设立社区矫正驻法院工作室,安排专人传递审前调查材料、发送执行预告、开展入矫前教育、寄送法律文书等,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的及时接收和法律文书的无缝衔接。向区外延伸,监管异地社区服刑人员。为保障刑罚得到有效地执行,萧山区司法局主动与社区服刑人员户籍所在地公、检、法、司机关建立联系,促进异地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成效。向根基延伸,发挥基层基础作用。区矫正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整合群众力量,健全监管耳目队伍,充分发挥村级社区矫正工作站的作用,建立由村、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社区矫正帮教小组,及时向司法所反馈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情况,努力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健全工作制度,确保规范有序。萧山区司法局逐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注重提高队伍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萧山区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萧山区社区矫正月评估、季通报制度》《萧山区社区矫正训诫谈话制度》《萧山区社区服刑人员请假规定》《萧山区社区矫正工作约谈制度》等13个制度规定。三是强化考核奖惩,提升监管效率。根据每个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采取不同级别的监管措施,并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