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试点引入社会组织破解社区矫正监管四大难题
- 发布日期: 2016-04-07 19:08
2015年以来,秀洲区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以新塍镇为试点区域,设立“塍心助矫”项目,开展社区矫正非执法类辅助性事务,有效破解社区矫正监管多项难题。
一是引入专业人员,改变社区矫正队伍人手不足、任务繁重的现状。社区工作压力大、要求严,基层司法所普遍存在队伍不稳定、精力不充足的情况,新塍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3名,需承担4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劳动教育等任务。社会组织的引入带来稳定且专业的帮教队伍,“塍心助矫”项目团队现有国家级社工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和持证律师10名,协助司法所完成教育劳动、心理疏导、维权保护、生活关怀等工作,有效缓解社区矫正专职人员的工作压力,消除脱管漏管隐患。
二是丰富内容载体,解决教育服务形式单一、矫治成效不明显的问题。受教育资源限制,原社区矫正“两个8小时”主要以法律知识集中学习、社区公益劳动为主,内容、形式较为单一,社区服务人员多抱有“完成任务”的心态,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实效性不强。社会组织引入后,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丰富项目内容,该团队充分结合本地资源和月度主题,开展“矫正+”系列活动,相继举办了以“矫正+党建”为主题的嘉兴地方党史馆清理和参观学习,以“矫正+生态”为主题的新塍绿道保洁及生态保护宣传,以“矫正+文化”为主题的民俗节庆现场服务等教育学习活动,令社区服刑人员在完成教育学习规定动作之余,切实融入社会、积极服务社会。
三是实现资源整合,打破社区矫正阵地分散、保障滞后的困境。社区矫正工作主要以司法所为基层管理主体,社会组织参与辅助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汇集更多社会资源,组建更完备的社会基地,吸纳更充足的志愿者力量。“塍心助矫”项目整合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资源优势,征聘社区矫正志愿者,将热心社区矫正工作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吸收到队伍中,引导更多家庭、亲情等软性力量参与矫正帮教;利用好场地资源,借力新塍“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完善实践基地建设。
四是注重个性矫治,补齐社会帮教匹配度不高、灵活性不足的短板。鉴于社区服刑人员犯罪类型、犯罪情况及悔罪情况不同,且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各异,需根据其个性特定综合评估、制定帮教方案,以实现有效监管、教育和帮助。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采取专业方法,“量体裁衣”实施个案服务和小组活动。“塍心助矫”项目为全体社区服刑人员建立个性化档案,沿社区服刑人员生活轨迹摸排走访,采集社区服刑人员个人信息,针对个人的兴趣爱好、就业情况、存在困难等内容建立个人档案,并将每位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情况进行详细记载,提供针对性的矫正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