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推行“点单式”服务 努力实现社区矫正“零再犯”

  • 发布日期: 2016- 04- 13 18: 15
  • 浏览次数:

  2015年以来,该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服务管理新模式,推出“点单式”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组建了由社区服刑人员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特色化、灵活化、多样化“社区服务项目清单”,确保“八小时”社区服务落到实处,努力实现了社区矫正零重新犯罪的目标。
  建章立制,管理模式“制度化”。一是搭平台,助推社区服务基地建设。大力推动社区矫正劳动服务基地建设,通过租赁农户土地等方式,在沿江、永丰等乡镇建立“希望园”、“自新园”等劳动服务基地28个。今年将建设社区矫正中心,为落实好“八小时”社区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基地保障。二是建制度,健全社区服务工作机制。出台《临海市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服务管理办法》《临海市司法局社区服务告知书》《社区矫正社区服务委托管理协议书》《关于开展交通劝导社区服务活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社区服务项目准入门槛、服务方式、服务纪律等做了严格规定,确保社区服务的规范性、公益性和可操作性,为“点单式”社区服务的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重程序,明确告知社区服务规定。在社区服刑人员办理入矫手续的时候,向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下达《临海市社区矫正人员矫正须知》,对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完成的“点单式”社区服务时间、内容、方式及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进行了明确告知。同时利用每月集中教育时机宣读社区服务规定、开展月度社区服务情况总结批评,现已批评教化15次,有效强化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刑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其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丰富项目,社区服务“多元化”。一是服务管理秉承人性化。充分考虑社区服刑人员的特长、就业岗位、居住地以及实际劳动能力等情况,合理安排社区服务场所、内容、时间、方式、工具等,注重加强安全宣传和劳动保护教育。开展规模化社区服务活动时,每个服务地点配备3名警力、2名医护人员,服刑人员统一佩带志愿者袖章、帽子,统一安排,文明服务,确保安全保障工作贯穿于“点单式”服务的全过程。二是服务项目力争多样化。为避免社区服务“走过场”现象,对社区服务项目选择实行严格的准入审核制度,并根据服刑人员的能力和技能特长,研究制定多样化的“社区服务项目清单”方案。推出了敬老院服务、交通劝导、校园护航、慈善义工、平安巡逻、城市清洁等社区服务项目25个。三是服务选择实现自主化。社区服刑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合理选择服务项目和服务时间,既达到了劳动改造服刑人员目的,也为社会提供了广泛、便利且具有个性的服务。开展“点单式”社区服务以来,全市社区服刑人员参与敬老院“给老人送爱心”活动、“清洁家园”行动、绿化清洁活动、免费家电维修活动等系列社区服务项目15000多人次,社区服务参与率达到100%。
  严把三关,服务考评“标准化”。一是把好社区服务记录关。按照规范标准统一制作了1500份社区服务卡,服刑人员随身携带,做到服务一次记录一次,清晰记载服务时间、项目、地点和项目联系人及评价等。工作人员将社区服务时间及内容记录到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中,并将社区服务的记录录入到社区矫正信息监管平台,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进行有机的结合。二是把好社区服务监督关。将社区服务纳入监督管理范围,与合作单位签订监督协议,落实项目联系人、监督人,不定期对服刑人员社区服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点单式”社区服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联合检察院等部门定期组织“两个八小时”落实情况抽查,重点监督社区服务参与率、参与时间。三是把好社区服务考核关。根据“点单式”项目合作单位和村居(社区)提供的社区服务记录和考评情况,按照“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标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综合表现情况进行月度考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