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司法局构建律师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显成效
- 发布日期: 2016-12-19 16:10
面对土地征迁、劳资纠纷、医疗纠纷等新型而复杂的矛盾纠纷不断涌现,给传统的人民调解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苍南县司法局坚持向专业人士找办法,建立律师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四制”并举,律师与居民“零距离”。该局构建律师参与纠纷化解四制度,暨“坐班制”“自选制”“介入制” “预约制”,方便群众向律师“问诊”。2015年下半年,县司法局在大调解中心设立律师接待室的基础上,计划将部分基层派出所、交警队、法庭调解机构等疑难纠纷较多的地方作为基层法律服务点,安排律师坐班。今年年初,在全县全面推行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深入各村居、社区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目前,全县14家律师事务所、7家法律服务所的153名律师和法律工作者,被分成31个组,与全县88个社区、859个村居签订法律顾问协议,实现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联系到社区法律顾问。
二是三方合力,社区法律顾问制度落地生根。村委会、律师协会、司法局三方合力,共同推进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的落地生根。苍南县政府把律师参与纠纷化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完善“以奖代补”机制,实行律师参与纠纷化解工作“个案补贴”机制,重特大疑难纠纷案件最高补助可达3000元。除落实经费保障,县司法局还牵头起草文件,严格工作流程,规范业务标准。实行“五个一”工作法,即一份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单、一份矛盾纠纷排查表,一本矛盾纠纷调处台账、一份挂牌督查催告单、每月一个集中研判分析,让律师参与调解工作有据可查、规范有序。同时,律师坐班的当天工作,都要做好详细的台账,并且要将台账找村干部签名确认。而这些“坐班成绩”,也将上报县司法局和律协,直接影响律师的年度考评。
三是强强联合,专业人士化解重大矛盾。近年来,苍南县司法局在全市率先组建苍南县人民调解委员会,除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和具有一定威望的“两代表一委员”特邀人民调解员外,还建立了由调解能手、优秀职业律师和资深公证员等组成的专家组。同时,坚持跨区域、跨乡镇、跨行业等重大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化联动的工作机制。今年6月,三澳核电站项目在苍南县正式落户,核电站所在地周边的一些村庄需进行整村迁移。为此,县人民调解委员会抽调了专职人民调解员、专业律师等组建联合团,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征迁政策,提出专业意见解决村民的困惑。虽然征迁补偿款和部分群众的理想额度差距较大,但通过联合团专业工作人员的分析、解释和宣传,这些差距正在渐渐缩小。仅仅两个月,就有30%的村民同意了征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