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司法局“三三模式”扎实推进安置帮教工作
- 发布日期: 2016-11-16 16:59
近年来,新昌县司法局坚持以“对接为基础、帮教为手段、安置为重点、稳定为目标”的工作思路,通过“三三模式”,不断强化刑满释放人员帮教工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衔接、管理、引导、教育、扶助,取得积极成效。
一、三级联动,进一步深化刑释人员衔接。一是构建三线信息对接。强化监所对接,通过安置帮教工作平台等,掌握报请刑释人员基本情况,落实无缝对接,实现重点人员接收有预案、有措施。深化公安对接,确立半月核查核对机制,司法所每半月与派出所核对户籍登记信息,重点核查刑释人员重新入户情况,并对下落不明人员进行查找核实。优化站所对接,发挥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组、村(社区)安置帮教工作站作用,建立信息排摸反馈机制,定期开展刑释人员信息排摸并及时反馈,确保刑释人员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打造三级服务网络。建立以县级安置帮教委员会为龙头,16个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为基础,413个村(社区)安置帮教工作站为“末梢”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帮扶体系,抓好定期走访排查及数据汇编,做到刑释人员人有卡、村有册、乡有档、县有库,落实定期研判与动态管控,及时分析研判、预警和管控,切实提高重点人群形势变化预见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深化属地帮扶模式,组建由乡、村、家庭、社会志愿者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帮教小组,落实“多对一”帮教。三是实施三色管理考核。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刑释人员“绿、黄、红”“三色”预警机制,将16个乡镇(街道)当月内发生实际再犯新罪人数与年度“平安指数”挂钩,纳入乡镇(街道)、司法所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每月进行考核通报,并根据重新犯罪情况对所属乡镇(街道)及司法所进行“绿色”良好表扬、“黄”色提醒预警和“红”色警诫预警,督促落实安置帮教工作责任,严控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
二、三分管理,进一步强化刑释人员稳控。一是“分步”对接促安置。落实必接必送,对有明显重新犯罪倾向、“三无人员”、“三假人员”、精神异常、孤老等重点对象实行必接必送,对于一般安置帮教对象,动员其家属或村(社区)代表将其接回,并落实家访、谈话、登记及帮教协议签订。协调相关部门,对困难刑释人员或其亲属给予必要救助,对“三无人员”及其它特殊人员给予临时生活救助,助其暂渡难关。上好“第一堂课”,建立定期谈话制度,全面掌握刑释人员思想动态,及时对刑释人员开展教育帮扶,对性格缺陷的刑释人员安排心理咨询师疏导、矫治。二是“分色”管控促维稳。建立“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体系,将没有工作、表现差、随时有可能重新犯罪的刑释人员列为红色管控对象,实行一级帮教管理,并由司法所与派出所密切配合,严密监管措施,严防重新违法犯罪;将表现一般、思想基本稳定的刑释人员列为黄色管控对象,实行二级帮教管理,落实司法所会同乡镇联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及其家属进行帮教;将表现好、思想稳定、工作落实、家庭和睦、重新犯罪可能性低的刑满释放人员列为绿色管控对象,实行三级帮教管理,落实司法所会同村两委干部、帮教志愿者、家属进行帮教。三是“分时”排摸促预警。每年坚持基本信息摸排核查,组织工作人员对历年刑释人员进行登记更新、分类梳理,对重点人员进行重新评估确定,全面掌握全县安置帮教落实情况。坚持每季专项排查,组织各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小组对辖内刑释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摸,排查确定重点安置帮教对象和一般安置帮教对象,并落实“分色”管控和重点帮教。坚持每月回访谈话,组织村(社区)帮教小组每月连线帮教对象,见一次面、通一次话、谈一次心并开展一次法制教育,切实掌握刑释人员的思想动态,助其树立生活信心。
三、三项服务,进一步细化刑释人员帮教。一是常态帮教突出全。坚持延伸帮教,通过组织三级帮教体系开展针对性走访谈心、开办学习班等,了解思想动态,提供精神食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坚持源头帮教,发挥村委会、部门、企业指导协调作用,加强帮教督促管理,强化源头治理,不断完善帮教管理体制。推行社会化帮扶,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由律师、教师、医生、心理咨询师、大学生等各界人士组成的社会志愿者团队,为刑释人员提供法律、教育、医疗、心理咨询等结对服务,现有在册社会志愿者400余名。二是帮困解难突出细。依托县、乡、村三级联动帮扶体系,扎实做好困难人员的帮教工作。联系民政部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低保;联合乡镇(街道)工会、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走访家庭,帮助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对特困人员每年发放500元救助金;协调村(社区)落实特困人群回归后的责任田及享受其他村民福利待遇等。针对困难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阳关关爱”行动,2016年“六一”期间,共对困难人员未成年子女家庭走访慰问30人次。近三年,累计帮助刑释人员落实低保待遇2人次,落实民政临时救助20余人次,落实特困人员走访慰问16人次。三是安置就业突出实。建立部门、乡镇(街道)及安置帮教工作机构联动机制,为刑释人员牵线搭桥、推荐就业,与人社、工商等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指导。探索安置帮教基地建设,甄选出优秀爱心企业作为安置帮教基地,用于困难刑释人员的过渡安置。加强刑释人员及其家属就业安置政策宣传,使其了解就业形势,树立良好择业新观。今年以来,累计为刑释人员提供就业指导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