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司法局推进“四化”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 发布日期: 2016-01-07 16:36
  • 浏览次数:

  2015年以来,北仑区司法局着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监管信息化、帮教社会化,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一、推进队伍专业化。一是建实双线队伍。新招录司法助理员90%都充实到基层司法所。打造以司法助理员为主体的“专业执法”、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教育矫正”的双线队伍。结合工作实际,细化职责分工,明确执法主体,理顺工作程序。二是建强专业队伍。开展“警示教育、集中培训、顶岗轮训”和“挂钩帮带、专项评比、形势研讨”活动,全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作风素养有明显提升。三是建立志愿队伍。建成集村(社区)负责人、心理教育专家、社会组织人员、帮教基地负责人等9类人员的志愿者队伍。举办了首届社区矫正志愿者业务培训,增强志愿者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感。
  二、推进执法规范化。一是建立“双十体系”。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现状,梳理出“十大执法程序、流程”,突出审前调查、外出管理、每月报告等核心监管环节,推进各项执法环节的规范化。全年给予警告和提请撤缓、收监人数,同比去年增长100%,社区矫正监管威慑力明显提升。二是力推档案规范。认真对照市局《社区矫正档案范本》,分步逐项推进执行档案和工作档案的规范管理。先后组织3次培训、2次评比,有效纠正了部分司法所存在的社区服刑人员日常报到、思想汇报情况登记表未更新等问题,促进了档案质量提升。三是注重督查指导。加大指导督查力度,有效落实执法内审、每月重点人员形势分析、常态化部门联合检查等制度。全年组织专项检查、公检法司联合执法检查4次,发现并整改问题和不足21项。
  三、推进监管信息化。一是高标准建成指挥中心。建成区级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实现市、区、街道(镇)三级网络构架,覆盖率达100%。二是全面启用“一中心三平台”。录入所有在矫人员基本信息,全部工作建立电子档案;严格开展信息化核查及声纹认证工作,组织信息化平台操作培训4次,专人上门现场教学和问题会诊3轮,确定各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为信息化工作具体责任人。三是强保障配齐执法装备。出台《北仑区社区矫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为全区9个司法所陆续配备录音电话、扫描仪、面部识别仪等执法工作装备,新置一部警用车辆,有力维护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社区矫正的监管效能。
  四、推进帮教社会化。一是打造“1+n”模式。建成全市第一家由公、检、法、司联合组建的集监管、教育、帮扶为一体的宁波特尔普光电社会安置帮教综合服务基地。目前,全区共有1家综合帮服基地、9家街道(镇)单一帮服基地,形成 “1+n”模式,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提供就业帮扶。二是深化“红领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红领之家志愿党员、心理专家等服务资源,采取“一帮一”结队方式,帮助服刑人员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公益服务和学习活动中。其“正能量引领”“去服刑标签”“科学化运作”“行为化矫正”等做法得到社会认可,先后被《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三是拓宽“共建模式”。深化每月8小时教育、8小时公益劳动“双八工程”。运用村(社区)教育、劳动等活动项目,以菜单式服务,丰富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劳动形式。其中,戚家山街道东升社区老鹰山净山活动、霞浦街道敬老院慰问活动等,不仅促进了监管落实,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