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借力法律援助畅通岁末讨薪法治渠道

  • 发布日期: 2016- 01- 12 16: 48
  • 浏览次数:

  为有效化解年末高发的农民工讨薪案件,宁波市充分运用法律援助工作力量,助力全市快速化解讨薪纠纷。2015年,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法律咨询33306人次,受理案件2704件,受援人数达9454人,涉及金额1亿余元,已成功讨回欠薪8000余万元。
  一是畅通援助渠道,构筑方便快捷的援助网络。依托全市15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以及45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构建了串联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并在所有行政村(社区)以及200人以上外来人口聚集地都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形成“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对农民工讨薪和工伤赔偿案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给予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办理;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群体性讨薪案件,采取特事特办,实行“先受理、后审查”。
  二是协调部门联动,形成快速有效的处理机制。整合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力量,实行整体联动、全面合作,并同劳动仲裁委、法院、工会等部门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讨薪联动机制,为讨薪案件受理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及时立案、及时开庭、及时裁决,保证案件办理效率。对影响特别重大的群体性上访讨薪案件,组织援助律师、人民调解员主动介入,并贯彻“调解优先,能调则调”原则,稳控事态,缩短案件处理时间,帮助受援人尽快走出困境,避免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扩大。2015年,依托调解快速解决欠薪纠纷案件1391起,案均成功调处时间仅为5天。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营造依法理性的维权氛围。以车站、工地、菜场、劳动力市场、城乡结合部等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作为宣传重点,通过设置道路灯箱广告、公交车身广告、分发宣传手册、大型电子广告屏等多种宣传方式,努力扩大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同时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依法理性维权。目前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61908份,设置灯箱、公交车广告14处。
  四是加强排查预警,建设诚信和谐的发展环境。推行企业欠薪预警机制,联合工会、人社局等部门,对存在工资拖欠或出现欠薪苗头的企业,及时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工作。此外,各县(市、区)法律援助中心还利用各地司法所对当地企业运行情况较为熟悉的优势,对企业进行法律体检,帮助其建立完善工资发放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存在的可能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增强企业法治观念,从源头上预防欠薪案件的发生。2015年,全市累积开展相关排查2600次,组织律师帮助制定、修改企业规章制度300余条。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