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司法局抓好“三要素”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

  • 发布日期: 2015- 08- 07 18: 52
  • 浏览次数:

  近年来,余杭区司法局发挥职能优势,主动创新,抓好“三大核心要素”,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形成余杭区“人防+技防”社区矫正监管模式,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一是抓“技术”要素,创新监管手段。探索建立社区矫正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手机定位监管为主线,集实时定位、声纹识别、电子围墙、轨迹查询、越界警告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监管,并建立了全区社区服刑人员电子档案。目前,全区616名社区服刑人员列入手机定位监管,司法所每日不少于2次进行定位检查、轨迹查询及电话抽查,有效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时刻掌控在工作人员视线内。创新研发了再犯罪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运用以来,开展入矫初期量表测评1946人次,开展入矫中期量表测评494人次,开展入矫末期量表测评249人次,对测评结果中级以上的社区服刑人员一律执行严管,为科学制定矫正方案、预防再犯罪提供有效依据。引进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测评系统,科学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动向。目前,已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测评670人次。建成了“三位一体”身份识别系统。集指纹识别、二代身份证识别和面部识别于一体的身份识别系统,从根本上杜绝社区服刑人员冒名顶替问题。
  二是抓“平台”要素,实现立体化管理。2015年余杭区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在余杭区司法设立主中心,同时在各镇(街道)建立司法所监管分中心。这是拥有集中点验、集中教育、入矫解矫及日常动态监管、重大事项上报、 gis地图显示、视频监控管理、音视频录播、视频会议、数字信息展示、应急指挥管理等功能的整体化、集约型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通过该指挥中心,可以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化核查,检查督察司法所社区矫正日常执法工作,协调处置社区矫正重要执法活动和突发事件,组织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在线教育学习、心理辅导、远程帮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线教育培训、视频会议等活动。目前,余杭区司法局通过指挥中心,以实时监督、录像监督的方式,每日对全区20个司法所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开展社区服刑人员远程心理教育一次,受教育人数500余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线培训动员会、志愿者培训会各一次,培训人数达700余人,在全面优化整合管理资源的同时,实现社区矫正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
  三是抓“人才”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余杭区司法局将社区矫正工作人才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手,不断提升“技防”管理手段操作水平。成立“民办非企社会组织 ”服务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团体—— 启航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现有社区矫正志愿者730人、爱心企业21家,成为社区矫正队伍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解决就业、扶助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走上社会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成立社区矫正社工队伍,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首批招录32名社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社区矫正执法和工作人员对各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实战演练与业务竞赛,以考促学,推进日常操作程序化、规范化,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效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