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里丰监狱“三个过硬”全面保障“依法办案”

  • 发布日期: 2015-08-19 20:52
  • 浏览次数:

  省十里丰监狱将强化“依法办案”作为深入推进“依法治监”的重要抓手,通过强队伍、强制度、强衔接,稳步提高办案质量,有效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一是打造依法办案的过硬队伍。将“法”字始终摆在办案民警面前,强化办案民警依法办案的思想意识,提升依法办案的业务能力。树立“四个意识”,为依法办案提供坚实思想保障。教育引导办案民警深刻领会中政委5号文件精神,明确“谁承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执法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要求。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严格遵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办案;树立重责任有担当的履职意识,培育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意识,通过依法办案让法治阳光照耀执法全程;树立违法办案必究严查的问责意识,增强民警对执法的敬畏心理和办案的谨慎度,坚决杜绝马虎随意的工作态度,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招呼案”。提升执法业务素质,为依法办案提供强大能力支撑。创新“十日学”见习帮带制,监区新任刑罚执行干事必须在刑罚执行科进行为期10天的岗前跟班见习办公,由科室资深业务民警手把手指导新人如何审核案件材料,在“实战+导师”的良好环境中迅速掌握办案要领、明确注意事项和易错环节,确保上岗后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和流程办案。每月召开一次全监刑罚执行干事会议,及时传达近期刑罚执行要点,指明方向,对上月案件材料进行详细点评,对办案经验展开深入交流。常态化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刑罚执行业务培训,邀请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减刑假释庭、衢州市检察院监所处的领导专家来监进行全方位授课,更新办案民警知识理念,提升业务水平。开展“业务知识+案件实践办理”刑罚执行业务技能大比武,业务知识涵盖各类文件和具体程序要求等规定,案件实践办理涵盖办案软件操作、案卷整理、案卷审查、建议书释法说理、法定条件把握等方面,促进办案民警全面掌握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减刑假释案件质量。建立固定的保外就医考察队伍,为依法办案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今年在监狱民警中共聘用47名保外就医考察民警,其中专职人员12名、兼职人员35名,负责保外就医前社会调查和续保考察工作。
  二是健全依法办案的过硬制度体系。制定完善依法办案工作的各类制度,强化依法办案的制度保障,使每一个案件从头至尾都有规范可循、处于严密的监督之下。出台操作制度,规范依法办案。根据《浙江省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规程》,制定实施《浙江省十里丰监狱减刑假释工作规定》,进一步规范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对提请减刑假释的六大步骤(分监区集体研究、监区长办公会议审核、监狱刑罚执行部门审查、监狱法制部门审核、监狱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监狱长办公会议决定)以及与人民法院、驻监检察室的工作配合作出明确、详尽、可操作的程序、标准和职责规范。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罪犯保外就医工作的通知》,对保外就医公示公告、保外就医前社会危险性评估等工作进行细化明确。落实监督制度,严格依法办案。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做好自我监督,每月开展监区、分监区两级案件互查互审竞赛,把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硬性问题消灭在源头。刑罚执行科每月对减刑假释材料仔细审查并通报,对“三类罪犯”案件进行逐案复核。法制科和纪委监察科等对各类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监督。重视外部监督,加强与驻监检察室的业务联系,完善协作机制,主动接受监督,同时深化狱务公开,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倒逼依法办案。完善激励制度,促进依法办案。重视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的结果运用,与绩效考核和民警个人实绩相挂钩,与职务晋升、外出培训等相挂钩,对优秀单位和个人及时表扬,对后进单位加强鞭策指导,帮助其深剖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开展办案能手评比,将依法办案意识强和在办案实践中能较好体现依法原则的优秀民警评出来,加大表扬力度,提高办案民警的积极性,强化依法办案导向,进一步营造依法办案的良好氛围。
  三是构建过硬的依法办案监地衔接机制。从监狱本位主义和围墙思维中跳出来,将监狱依法办案工作看作是整个执法办案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充分对接地方办案部门,积极融入到执法办案的全链条中。出台《浙江省十里丰监狱与市县司法行政机关衔接协作实施意见》,成立由监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监地衔接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深化监地衔接协作工作。精准对接基础业务。监狱每月在向衢州市中院呈报减刑假释案件的同时,也会积极反馈汇总的问题并寻求指导,多次邀请衢州中院领导来监考察指导工作并作规范执法报告。紧跟刑事政策制度的变更,及时更新知识,转变办案方式,更准确高效地依法办案。在具体的保外就医及续保、假释审前社会调查等案件中,主动加强与地方办案部门的沟通,努力获得支持帮助。强化议事协商效果。每年通过走访、联席会、派干部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与地方司法行政机关的沟通,增进了解,签订合作协议,制定协商议事规则,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信息互通串点连线扩面。抓住信息化建设有利契机,深化办案软件、数字法庭等的应用,逐步实现监地双方非涉密信息的系统联网、相关模块互联互通,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效率提升。
 


信息来源: 省司法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