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区司法局“一中心两基地三平台”建设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 发布日期: 2015-11-10 15:56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椒江区司法局在社区矫正管理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建成“一中心两基地三平台”模式,即以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为依托,在南北两片设立两家区级大型劳动教育基地,集合再犯罪风险评估平台、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和社区矫正帮扶平台,提高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效率和监管服务质量,取得明显成效。
  一、构建“一个中心”,优化执法管理机制。坚持“人防”“技防”并重并进,注重对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各项硬件与软件的开发建设,推动执法监管工作四个转变。一是信息管理机制转变。建立服刑人员基本信息和接受教育改造情况数据库,使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和各司法所信息联网共享,实现由以往“多级录入、信息分散、检索缓慢”到“一点录入、集中存储、全局共享”的信息管理机制的转变。目前,系统保存社区服刑人员档案2200余份、网络点验视频录像30余份。二是定位追踪机制转变。运用lbs手机定位系统构筑“电子围墙”,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时监控,如服刑人员违规外出,服刑人员定位手机、监管人员手机、监管平台三级将自动报警。实现靠“大量人力操作、拉网检查、后发制人”到“精准的科技定位、全天预警、先发制人”监管机制的转变。目前,通过定位系统发现违规100余人次,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对违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训诫或处罚。三是工作运行机制转变。运用远程视频监控与ip对讲功能远程实时点验,按照“区分等级、分类点验”的原则,采取定期、不定期网络点验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点验密度,并对点验视频进行拍照、摄像,做好资料的存档和备份,从而实现由“分散管理、标准不一、自由裁量”到“集中管理、尺度统一、公开透明”的转变。今年,全区已开展网络点验20余批次,抽查人员均在规定时间内到所报到并完成点验。四是报到管理机制转变。中心和各司法所配备现场执法记录仪和指纹签到仪,并与中心数据对接。实现由以往“手工签到、比对繁琐、考勤失准”到“电子记录、记录即核、规范考勤”报到机制的转变。在“每周巡查”“定人包案” “管控升级”等制度基础上,将“每周巡查”拓展为“日检查、周巡查、旬抽查、月排查和季督查的“五查”机制。
  二、建强“两个基地”,提高矫正改造质量。通过加强两大劳动教育基地(椒江区社区矫正劳动教育基地和章安九支山劳动公益基地)规模化、制度化建设,整合学习教育区、公益劳动区、心理咨询和技能培训服务区、监管区和“阳光驿站”等功能区块,强化三项功能,提升矫正质量。一是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功能。邀请公安、检察院和法院一起,定期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日常教育、集中教育、分级分类教育,每月组织全区入(解)矫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一次入(解)矫教育,每月按每次50人左右有计划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式常规教育。着重抓好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分级教育,对缓刑对象“情法并举,宽严相济”,对假释对象“严管细教,重塑信心”,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采用“模糊身份,感化挽救”等方式。劳动教育基地已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教育50余批2500余人次。二是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功能。在公益劳动区开垦了2000多平方米土地,供社区服刑人员劳动使用。安排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劳动5500余人次,种植各种时令蔬菜等农产品1000余公斤,产出的农产品由社区服刑人员及时送到敬老院等公益事业单位,增强了服刑人员社会责任感,缩短了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的适应期。三是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治功能。心理矫治咨询室配备由心理咨询师、心理门诊专家及高校优秀教师等组成的“心理干预帮扶团”,对性格内向孤僻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干预和情绪发泄等科学心理矫治。已完成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测试500余人次,开展心理咨询35人次,其中1例阳性案例,已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及社工对其进行辅导和干预。
  三、依托“三个平台”,深化管理帮扶工作。一是依托再犯罪风险评估平台,强化“一评议三管理”,严把社区矫正重新犯罪关。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细化、统一评分规则,利用社区矫正大队、司法所两级评议小组,综合评估社区服刑人员的人身危险程度,充分应用集动态监管、视频指挥、巡查监督、应急处置、在线教育、执法管理“六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目前,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风险评估327人次,无重大再犯罪风险。二是依托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强化“一阵地三结合”,夯实社区矫正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自主开发的社区矫正在线学习系统,建设好学习教育阵地,教育平台已录入警示用语200多条,有法律法规及时事政策2类300余部视频教程,形成“集中学习、个性教育、积分考核”的学习机制。根据矫正环节、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分别采用入矫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常规教育与专项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今年,全区社区服刑人员已进行学习教育5000余人次,在线学习平台使用率达90%以上。三是依托社区矫正帮扶平台,落实“一体化三到位”,完善社区矫正帮扶帮教机制。充分利用原有的社区矫正三级监管体系,将帮扶帮教细化到网格化管理中,促使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村居(社区)帮扶力量一体化,实现政策到位、安置到位、救助到位。现阶段,主要依托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协会、“阳光驿站”等组织,以“一户一联一党员”结对帮扶制度、政协委员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企业、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如:联合人社、农林、民政等部门开展缝纫、烹饪、养殖、种植等培训项目;联合交警以优惠条件提供人力黄包车等,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生计问题。截至目前,共发放结对名片1000余张,宣传知识手册2000余份;社区矫正安置基地累计帮扶社区服刑人员450余人次,自主就业的社区服刑人员已达9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