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区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点单制”获点赞

  • 发布日期: 2015-10-08 17:11
  • 浏览次数:

  椒江区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点单制”是针对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公益劳动不少于8小时的要求,特别设置菜单式公益劳动项目,社区服刑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通过点单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公益劳动类别,如有维修特长的,可选择给社区居民义务维修;如有厨艺特长的,可选择去社区老人食堂做饭菜;如擅长田里劳作的,可选择去三甲农场种蔬果等。
  2015年以来,椒江区7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他们做义工,参加劳动,为老人做饭,用行动弥补曾经所犯的错误。

社区里的活,社区服刑人员抢着干

  日前,笔者来到椒江区海门街道育才社区,20余名海门司法所辖区社区服刑人员已经坐在社区主任倪桂勇的办公室里等待任务了。倪桂勇介绍说:“我们育才社区有一支由社区服刑人员组成的义工队,对于做社区公益活动,他们的热情是很高的。社区有什么事,都愿意来帮忙。”
  在全区开展的“三改一拆”“多城同创”等活动中,不少社区服刑人员自愿担任“背街小巷”整治管理志愿者开展上街巡逻,清理大街小巷上的小广告牛皮癣等,主动参与社区整治脏乱行动,为构建和谐美好家园做贡献。老朱刚办理入矫没多久, 他说“知道今天要来做义工,我现在正在‘待命’,到时候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厨师、理发师以一技之长回报社会

  这几天,育才社区的老人食堂就要开张了,正好缺人手。椒江区司法局海门司法所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安排辖区社区服刑人员到老人食堂当厨师和服务员,好给社区添些人手。“大家都来,我们这还管饭。”倪桂勇知道矫正服刑人员都能来帮忙后,高兴地开起了玩笑。社区服刑人员小毛以前就是个“厨倌”,烧得一手好菜,听闻能去老人食堂做义工,恰好可以发挥他的特长,他侃侃而谈:“给老人家做饭,要烧得清淡,少放点盐和油,多用蒸和煮,方便老人家消化吸收。”
  还有社区服刑人员林某,犯罪前曾是美发店的首席理发师,入矫后利用自身娴熟的理发技术,定期在社区理发室为老人理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农场劳动献公益

  除了做义工,平时社区服刑人员还会到椒江三甲华侨农业农场参加集体劳动。许多矫正对象在来农场前,连锄头都没有拿过,更不要说播种、施肥、浇水和采摘的农活了。可大家的劳动热情丝毫不减,从头学起,干得热火朝天。社区服刑人员赵阿姨就特别喜欢这份劳动体验。赵阿姨告诉笔者,看着自己亲手栽种的蔬果成熟,会感觉自己也跟着成长。在田间地头劳动,在辛苦流汗之余,也会让她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除了劳动的收获,司法所的同志对我们的关心也让我们很感动,我上次人有些不舒服,实在干不动了,又怕别人以为我在偷懒,咬着牙坚持,被金所长看见了,她就让我去阴凉的地方休息。事情虽小,但也让我感受到他们对我们这些特殊人群的信任。”正在田里给青菜浇水施肥的社区服刑人员孙大姐如是说。还有社区服刑人员小毛,他现在已经在一家工厂上班,“司法所对我们的管理还是很人性化,有时候厂里有事,实在走不开,碰到要去农场劳动,他们会给我换个班,我很感激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理解。”
  当提到参加社区矫正公益劳动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时,几乎在场所有人异口同声说,就是把自己种出来的蔬果送往养老院。“尽管我自己一口都没吃过,不过我相信味道应该还挺好的。看着自己种出来的菜送给别人,心里很高兴。”社区服刑人员赵阿姨笑着说。一旁的王大哥非常文艺地总结了一句,“这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