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司法局“五管齐下”抓好社区矫正工作
- 发布日期: 2015-10-27 17:32
洞头区司法局主动适应社区矫正工作新常态,坚持“五管齐下”,确保社区矫正监管360度“无死角”。
一是强抓队伍,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有人管”。增强基层司法所队伍力量,根据各辖区社区矫正工作需求合理配置人员,每个司法所配备至少2名政法专编人员和1名社区矫正协理员。实施社区矫正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采取以会代训、专项培训、观摩考察等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教育,采取参观法纪教育基地、参与职务犯罪听庭、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杜绝失职渎职行为,努力造就一支懂政策、懂规矩、懂业务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立司法所评比机制,对比执法质量、工作创新、业务台账等指标,在7家司法所中评出每季度之星,并邀请明星司法所在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司法所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是创新管理,促使社区服刑人员“配合管”。出炉社区服刑人员“一主七支”教育模式,由区局统一组织全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常规性的法律法规学习和思想教育,指导司法所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所犯罪类型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例如北岙司法所针对交通肇事罪较多,加强交通安全法的培训;元觉司法所针对偷税漏税罪较多,加强税法和刑法的培训。打造多元化的社区公益劳动方式,指导北岙、东屏、元觉、霓屿等司法所联合建立快乐社区义工队,列出一系列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固定公益劳动菜单和“私人订制”菜单,使社区服刑人员自主选择参加快乐公益菜单库内的服务活动,彻底改变社区服刑人员以往为劳动而劳动的任务性思想。截至9月底,组织集中教育671人次、公益劳动1025人次。
三是营造氛围,联合社会力量“共同管”。充分利用报刊、村居广播、网络平台等媒体重点宣传社区矫正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定期在短信平台、官方微博、普法公众微信上推送社区矫正知识,提高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知晓率。制作社区矫正宣传画册和宣传短片,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可度。培育和壮大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建立包含司法所工作人员,领导同事、村居干部、家属朋友的帮扶教育团,以“领导管职工”“老师管学生”“父母管子女”“妻子管丈夫”“丈夫管妻子”的帮管方式开展不同阶段配合教育,减少社区服刑人员对立情绪,同时提高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参与度。截至9月底,开展宣传活动10余次,开展心理咨询30人次。
四是加强技防,融合科技力量“规范管”。积极发挥由区局一个主会场和七个司法所分会场组成的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的作用,随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档案情况、矫正变动等社区矫正信息,帮助监管监控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动态,为监管帮教提供有力支撑和奖惩依据。严格落实gps定位手机24小时全天候监管和指纹+面部识别日常报到管理,加大对社区服刑人员请假到期后、重大节假日、台风天等敏感时期的监管力度。建立移动式工作模式,为各司法所配备笔记本电脑,微型打印机、录音笔、随身wifi等便于携带的办公设备,方便外出培训开会、开展执法活动、走访调研时能及时接收信息、录入信息和分享信息,确保工作时效。截至9月底,受理审前社会调查案件43件,个别谈话教育1116人次。
五是完善机制,联合部门力量“合力管”。健全与公、检、法部门的联席会议、情况通报、信息交流等制度,充分运用协调机制和工作平台,研究和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会同检察院等部门每季度开展社区矫正联合执法检查,提高检查质量,邀请公安、检察院人员参与社区矫正集中点验、集中教育和外出走访等活动,提高社区矫正管理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刑意识。协调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解决好社区服刑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性救助、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搭建好保障社区服刑人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最后一道防线。联合团区委、区关委、区老龄委等部门开展“老少携游”温暖帮扶特殊人群子女活动。截至9月底,走访教育492人次,为34名特殊人群子女送上社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