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司法局“六个着力”狠抓监狱公正执法取得成效
- 发布日期: 2014-07-04 19:09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刑法、刑诉法、监狱法等法律法规大幅调整,对监狱执法带来新挑战。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强化监狱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关几年托关系、走门子变相出狱的现象,严防滋生腐败。作为“美丽中国”先行区,杭州市有东郊、南郊、西郊三所轻刑犯监狱和北郊短刑犯监狱,监狱公正执法对城市形象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因此,杭州市司法局不断适应刑事法律和政策调整节奏,始终把服务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安定繁荣经济环境和教育改造质量一起列为监狱工作首要任务,狠抓规范管理、阳光执法、监督制约、改造质量、基础建设和执法能力,通过公正执法维护执法信用和监狱长期安全稳定,该市监狱连续17年未出现脱逃、非正常死亡、传染病流行、狱内重大事件和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做法有:
一、在内部管理上着力,狠抓规范促公正。一方面,依靠行之有效的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认真执行执法工作责任制、执法监督员制度、民警“三大现场”直接管理制度和狱情三级分析及“日收日解”等制度,强化危险犯排查、管控和三人包夹联号、耳目布控等措施,严格清查违禁危险物品和排查整治安防设施隐患,并联合驻监武警和当地公安开展多警种、深层次的应急处突演练,形成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格局,为执法工作提供安全环境。另一方面,紧跟政策调整,推动执法规范化:针对刑诉法修改实施后超短刑犯数量猛增的现状,从行为养成、考核奖惩、评估体系等着手,探索“集中为主、分散为辅” 监管模式,实现规范执法和改造效果相一致;针对监狱法修改实施后病犯数量上升、外出就医卡紧、医患风险增大的趋势,通过与地方医疗机构配合,采取内抓管理和外引资源相结合的举措,在门诊量增长39%的前提下,外出就诊同比下降12%,既保障了服刑人员合法权益,又减少了外出就医监管风险。
二、在信息透明上着力,狠抓公开促公正。把公开作为公正执法的重要形式,突出全面性和准确性。一是做实“狱务”公开。认真梳理服刑人员权利义务、处遇等事项,通过狱务公开栏和监狱、监区两级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公开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心理矫治、劳动改造、生活卫生等内容,使服刑人员了解狱务情况。尤其利用闭路电视等解决10%左右文盲、半文盲人员信息获得难题,保证公平享有获知权;二是做深“执法”公开。将刑罚执行涉及考核、奖惩、减刑假释等作为重点,内容上做到个案公开向整体公开转变,方式上做到执法结果向执法过程公开转变,使服刑人员全方位了解执法环节,充分体现执法透明度;三是做到“审理”公开。对新增“三类”服刑人员做到统一公开审理,并开展执法“回头看”,联合有关部门对近三年345件案件逐案复查和抽查。同时与市法院一起建设和推广运用减刑假释信息化系统,2013年呈报21批次3145件案卷,无一例退案,工作效率提高40%。四是做好“社会”公开。在内部公开基础上,主动通过会见场所公告公示栏、亲情热线等,公开涉及服刑人员切身利益的执法情况,还开展社会开放日、监狱长接待日、亲情帮教日等活动,面向家属和社会公布监狱规范执法尤其是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执法流程,听取意见建议,提升联合帮教质量。
三、在执法制约上着力,狠抓监督促公正。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对具体执法行为,尤其减刑、假释等实行监督权与执法权相分离制度,即执法人员提出申请和依据,管理部门审核把关,法制和纪检部门进行监督,形成四方联动制约机制。同时畅通举报途径,在服刑人员生活、生产和学习区设置举报箱,由专人开启和受理申诉、控告和检举材料,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监督部门;二是拓宽监督渠道,专门聘请“两代表一委员”担任执法监督员,到监狱与服刑人员面对面了解情况,参观服刑人员学习、生活、劳动场所,听取执法有关意见建议。还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服刑人员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并升级执法办案平台,接受检察机关执法监督,提高执法公信力。三是强化执纪监督,由监狱纪检与驻监检察部门合作,不定期开展执法执纪突击检查、警务督察、专项对口检查、目标考核等,强化隐患监督和查处,对执法方面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建议,强化执法主体、执法结果和执法效果三统一。
四、在改造质量上着力,狠抓管教促公正。教育改造质量是减少重新犯罪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组织监狱认真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系统化推进改造质量评估、课堂化教学、个别教育、心理矫治、亲情帮教、攻坚转化等举措,深化“5+1+1”教育模式,重点做优“1天”教育文章,强化力量、丰富课程,引进社会资源深化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并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多层面开展监地协作,努力把监狱办成教育人、改造人的“特殊学校”。同时将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证纳入地方教育体系。仅 2013年服刑人员获证就达2493人,获证率88.63%。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目前监狱培养三级以上民警心理咨询师161名,服刑人员出入监评估覆盖率100%。加强文化建设,组织服刑人员成立艺术表演团队、开设文化艺术节、成立“一区一品”表演队等,还以服刑人员真实故事拍摄微电影《回家的路》等,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提供支撑,全市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始终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守法守规率达99.06%,教育改造取得积极成效。
五、在基层基础上着力,狠抓保障促公正。加强执法保障工作,一是积极争取政策保障,针对司法改革中刑事政策和司法部关于监狱工作调整的实际,主动争取省司法厅和杭州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积极与法院、检察院沟通,衔接落实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政策,为公正执法提供保障。二是积极争取硬件保障,推进监狱布局调整、安防设施推进和信息化建设,按照部局35条规定、省局50条实施意见和“四防一体化” 标准提高建设标准,改建和完善监狱大门、岗楼岗哨、监控网络、监狱围墙、蛇腹形刀刺网、内隔离网墙等安防设施。同时顺利启动实施重点项目,杭州市西郊、南郊监狱改扩建工程列入该市2014年重点预备类项目。三是积极争取经费保障,围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用好教育改造经费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目前服刑人员人均教育经费为290元左右,人均藏书超过10册。同时落实罪犯生活经费保障,罪犯月人均伙食费为220.62元,针对高温、严寒天气需要,还增加饮食、医疗和物资投入,为公正执法打好基础。
六、在队伍建设上着力,狠抓能力促公正。把建设过硬队伍、提高执法能力作为提升公正执法的重要任务。一方面狠抓作风过硬。加强民警理想信念和廉洁作风教育,围绕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人民警察“六条禁令”和省市有关精神,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要求,以党风廉政建设“3+1”工作项目化、岗位廉政教育等活动为抓手,通过风险排查、等级评估、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知识测试等形式,严厉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强化民警纪律作风意识和公正执法理念。另一方面,狠抓业务过硬。针对刑事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和岗位变动实际,加强民警业务培训工作,定期举办执法业务培训班,解读条款要点,明确适用范围,统一执法要领,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同时每年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进行实战锻炼和岗位大比武,尤其做到执法岗位持证上岗,重要执法岗位民警持证率达100%。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