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女子监狱坚持多措并举认真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 发布日期: 2014-06-10 15:26
  • 浏览次数:

  2006年2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浙江省女子监狱,对创建“平安女监”、“文明女监”、狱务公开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司法部的工作汇报时,再次对加强监狱管理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希望。8年来,浙江省女子监狱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断刷新监管安全记录,已实现29年监管安全无事故,先后被司法部命名为“部级现代文明监狱”、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 “三八”红旗集体。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增强民警工作使命感。6月5日,省司法厅厅长赵光君专程来到省女子监狱,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宣讲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与监狱班子共谋监狱工作改革发展。监狱党委通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和专题学习会,结合当年视察中提出的工作要求,学深、学透重要指示精神,将精髓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推动监狱工作新发展。邀请当年陪同视察的监狱老领导、慰问交谈过的民警、摄影摄像民警、文艺表演民警等“亲历者”,召开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女监8周年座谈会”,重温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言行,再次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岗位实际,畅谈贯彻落实举措。开展监狱领导监区“微讲堂”宣传贯彻行动,进一步深化认识,积聚和焕发工作正能量。监狱各党支部、党小组带领基层党员民警第一时间响应学习号召、积极踊跃投身学习浪潮,基层干警更是将学与干相结合,纷纷撰写心得体会,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全监共计开展专题学习、座谈讨论等32场次。
  二、强化监管安全意识,扎实推进监狱智能化建设。始终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监管安全的要求,在全省监狱系统率先实现了三大现场监控全覆盖,率先实施了干警移动报警定位系统、囚车无线移动监控系统、监控视频图像质量自动智能诊断系统等,全面实现了人员点名、在线巡更、智能跟踪、报警联动、应急处置、狱情监控等综合应用管理,加快建设监狱指挥中心,智能化现代文明监狱初具雏形。同时,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以人防为核心,不断完善“四防一体化”,坚持销号式跟踪整治查漏补缺。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坚持消防疏散演练常态化,加快实施消防烟感喷淋系统建设及劳动场所标准化改造。以白玉兰警营文化为引领,寓监管安全教育于女监精神,通过组织开展“女监人.女监梦”大讨论、“白玉兰论坛”、“白玉兰征文比赛”和“女监警察之歌”征集活动等激发干事创业精神,全面提高监狱民警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三、树立依法治监理念,不断提高监狱执法透明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和廉政风险管控,不断提升执法信念、充盈执法心灵。全力推进“阳光执法”,通过规范程序、细化管理、深化狱务公开、逐案评审以及推进“执法留痕”机制,切实提高执法质量,堵塞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执法漏洞,近年来,该监未发生一起执法过错案件,未发生一起因执法或管理不规范引发的信访上访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深化刑释前问卷调查制度,积极开展假释出监罪犯回访工作。创新“监狱长接待日”工作模式,监狱领导每月一次带领业务骨干与服刑人员家属面对面,帮助答疑解惑,架起警民沟通的桥梁,发挥了深化狱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提高执法水平、树立文明执法形象的作用。
  四、坚持创新突破思维,积极探索能动改造新模式。根据女犯心理、生理的特点,以蚕的孕育、茧的形成、丝的织造和绸的绘染对接女犯“破茧成蝶”的改造历程,不断深化具有地理特色、符合女犯改造特性、蕴含独特价值和规律的高墙“丝绸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引导、净化、凝聚和激励作用,赋予教育改造工作更温暖、更哲理、更人文的力量。加强做好循证矫正试点工作,着力探索“安全高风险、再犯高风险”两类罪犯的循证矫正课题研究和理论孵化基地建设。探索精细化管理道路,深化“双证制”教育,通过平行式办班、点单式培训,形成“初级培训全员化、中级培训重点化、高级培训精品化”的文化技术教育新局面。通过开展人文司法“一对一”帮教、“众爱起航,生命绽放”手拉手爱心活动以及“阳光之旅”心理健康月等活动,逐步实现“安心改造(不跑)、舒心改造(不闹)、重生改造(不重新犯罪)”。2013年,有399名罪犯获得教育局颁发的成人初中双证制学历证书,134人获得教育局颁发的成人高中双证制学历证书;罪犯刑满释放前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达到应参加培训人数的90.55%。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