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司法局以“一墙一站一网”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水平
- 发布日期: 2014-03-26 17:00
南湖区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监管帮教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借力辅助工作人员、派出所协警、基层志愿者队伍力量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
一、借助社区矫正辅助人员,筑牢日常监管“防火墙”。打造社区矫正辅助工作人员专业化队伍,南湖区目前有19名社区矫正辅助工作人员,他们已成为社区矫正监管的重要力量,主要辅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开展日常监管及帮扶。为提高社区矫正辅助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设立专门考核奖励制度,通过报表报送、平台信息录入、档案管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等方面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督促辅助工作人员规范化开展工作。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辅助工作人员学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将法律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借助社会志愿者队伍,构建监管帮教“第一站”。对每1名社区矫正人员均建立专门监管帮教小组,成立一支人数达361人的社会志愿者队伍,由村(社区)干部、老党员、老干部、老娘舅、老教师等组成,志愿者数与社区矫正人员数之比超1:1,以“一帮一”或“多帮一”的方式结成帮教对子,通过上门走访谈话教育或者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矫正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开展教育引导和帮扶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社区矫正人员李某因犯信用卡诈骗罪被判缓刑,刚接受社区矫正时,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也不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司法所组织志愿者对李某进行心理疏导,并为其介绍了新工作,使其消除抗拒和抵触情绪,以积极态度接受矫正。今年以来,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集中教育860人次,入户走访谈心160人次,短信、电话沟通1160人次,心理咨询40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8人次。
三、借助派出所协警,织密监管帮教“信息网”。建立司法所和派出所的联合勤务制度,借助派出所协警这支队伍开展走访排查、收集信息,发挥协警对所在区域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便于掌握和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等。协警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同对矫正人员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监管,对重点矫正人员每半月一次,严管矫正人员每月一次,普管矫正人员每季度一次定期开展走访工作,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派出所协警将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司法所,从而实现快速反应。协警每月底将走访登记表反馈给司法所,由派出所对协警落实走访的情况进行奖惩,并将日常走访工作纳入协警的月考核机制。仅今年来,借助协警力量开展排摸 86人次, 走访76人次,帮助协查信息19人次。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