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司法局四举措加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监管

  • 发布日期: 2013-11-08 09:38
  • 浏览次数:

  随着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社区矫正对象年轻化趋势逐步显现,黄岩区司法局按照“教育、感化、挽救”方针,针对青少年社会危害程度不高、可塑性强等特点,从思想改造、心理矫正、帮教引导等方面发力,多举措、全方位、立体式加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监管,帮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尽快回归正途。
  一是依托多方力量,实行个案矫正。联合家庭、学校、社区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方位监管。突出家庭在教育监管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定期组织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所属家庭成员座谈,指导父母亲人切实关心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给予足够的关心照顾和正确的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化解青少年在矫正期间忧虑情绪。联合教育部门,引导学校接纳未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帮助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内容。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站的动态监管作用,定期向家庭成员、学校进行走访听取反馈意见,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同时,司法人员根据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自身特点,思想状况、家庭环境等情况,落实一对一跟踪帮教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案矫正措施,缓解对司法人员教育的抵触情绪,确保有效矫正。
  二是加强思想改造,做好心理矫正。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漠、自控能力弱、易冲动、爱面子等特点,采取主动谈话教育、定期汇报思想、学习先进个人事迹、阅读法律书籍、观看富有教育意义影片、邀请改造好的原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现身说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教育,强化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意识,激发、增强参与矫正活动的积极性,真心实意接受改造。同时聘请心理医生定期进行心理疏导,根除青少年矫正对象心理承受能力差、逆反心理等障碍,帮助树立改过自新、重归社会的信心。
  三是组织公益活动,拓宽就业渠道。组织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爱心献血、交通治堵志愿者、清洁家园、街头普法宣传等公益活动,提高对社会的归属和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讲座,增加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消除好逸恶劳习性,为顺利回归社会就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搭建“阳光驿站”安置基地,联合人劳部门、乡镇街道、企业,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就业穿针引线,帮助解决就业难题,防止解教后闲散在社会上,重新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四是借助信息平台,创新管理模式。针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信息获取渠道、生活习惯等特点,开设社区矫正管理微信平台、阳光驿站社区矫正qq群等新型信息平台,丰富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监管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借助信息平台免费、快捷、方便优势,及时发布集中教育、公益劳动、技术培训等通知;发送法律常识和法制教育宣传相关的语音、文档、新闻报道等,搭建网上学习平台;开通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与心理医生沟通网络绿色通道,便于部分不愿意直面心理咨询师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用文字、图片、语音等与心理咨询师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司法人员借助信息平台和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朋友式地友好沟通,掌握动态,提供相应帮助。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