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司法局深化矛盾纠纷“一件事”助力基层治理

  • 发布日期: 2021-07-07 18:58
  • 浏览次数:

余杭区司法局深入推进矛盾纠纷“一件事”改革,积极探索未来乡村多元共治,助力辖区黄湖镇形成“1个中心统筹,8名专职骨干,35个网格排查和N种力量协力”的人民调解新机制。

一、集中资源,建立“一商一考”机制。建立案件逐级处置过滤机制,推行“村社纠纷村社调、疑难纠纷镇里调”模式。推行矛盾纠纷每月一会商机制,由信息指挥室、司法所牵头,微法庭、各村社调委会及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集中力量化解疑难纠纷、历史遗留纠纷、涉访涉诉纠纷。实行纠纷化解考核机制,在落实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奖励基础上,将纠纷化解与平安考核挂钩,每月晾晒通报,对指派纠纷化解率高的村社予以加分奖励,村社从“不愿调”转变为“争着调”。

二、团结力量,打造“一老一少”队伍。建立由退职村主任、妇女主任、调解员等组成的“溪嶺溪事”专职调解队伍。成立由28周岁以下“村二代”、新村民和公益组织志愿者组成的全市首支村级青年公益调解队伍——青山“调小青”,采取联合上门、法情兼济、分类突破的工作方式,打出矛盾纠纷化解“一老一小”组合拳。成立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28起,化解成功率100%。同时,根据两支队伍人员特点,以参与调解的“贡献度”和调处成功率为依据,针对性制定激励保障政策。其中,“溪嶺溪事”专职调解队中积分较高的,可享受绩效考核奖励及相关荣誉表彰;青山“调小青”队伍中积分较高的,可以享受镇团委推优入党推介。

三、集成数据,实现“一码一调”调度。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乡村建设,推动矛盾纠纷“一件事”线上改革。一是纠纷数据“一舱汇聚”,将“三源治理”版块全面融入镇数字驾驶舱,全面反映矛盾隐患排查、警情类、诉讼类纠纷情况,在线上实现分析、指派和会商。二是纠纷调处“一码申请”。广泛推广“一码解纠纷”“浙里调”等个人终端应用,在此基础上,将在线申请调解功能嵌入群众家门口的“数字门牌”应用,群众只需扫描“数字门牌”二维码,在家门口即可申请调解。运行以来共收到申请35件,实现100%成功调处。三是调解专家“一库保障”,将“溪嶺溪事”“调小青”及村社法律顾问等纳入调解专家库,由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专人调度,加快网上指派督办,实现群众网上申请矛盾纠纷一天响应、三天完结的“一三”工作法,真正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信息来源: 余杭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