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区司法局发挥“家园理事”“红细胞”作用激活基层“微法治”

  • 发布日期: 2021-05-27 19:36
  • 浏览次数:

奉化区司法局坚持党建引领,将“家园理事”纳入基层治理,打造“三位一体五步”工作体系,在辖区先行先试,以“红细胞”激活“微法治”,切实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法治建设的协同性、整体性、实效性。

一、有力调动基层力量,构建“一岗一站一中心”“三位一体”工作格局。整合农村网格员、党员(村民代表)、人民调解员等“家园理事”组建“服务岗”,成为辖区民情联络和法治宣传的融合窗口,在巡格入户、走访慰问、调处纠纷中传播法治理念。围绕“隐患管理”主线,发挥村级“综治工作站”在预排、预测、预警、预防等方面的“哨兵”作用,明确各类预警风险点的处置标准和要求。借力镇(街)矛调分中心“中枢神经”作用,统筹部署矛盾纠纷分流调处、督促落实、追踪问效,按照纠纷所属领域、类项、性质精准分类建档,确保“微民生”“微需求”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家园理事”共开展普法活动56次,收集民生需求159件。

二、精准整合现有资源,打造“访、调、议、办、解”“五步理事”流程。探索“党建+人民调解”模式,形成“家园理事”参与基层治理合力,通过“网格一日一排查、党员1+N月走访”,及时汇总纠纷隐患。依托镇村两级调解组织力量,运用道德庭、村民说事长廊、民生会客厅等各类平台,以多元解纷、梯次化解为原则,实现简易纠纷“随手调”,复杂纠纷“多元调”,群体纠纷“联动调”。村书记每月召开矛盾纠纷化解例会,通报排查情况、梳理未结案件、研判疑难纠纷。切实发挥联村干部“下情上传”纽带作用,将村级层面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提交上级“会诊”调处。截至目前,已开展矛盾纠纷排查968次,化解244件,完成司法确认90件。

三、严格落实考评机制,完善“全面评、动态评、分类评”三类评价模式。突出全面评,建立“一理事一考核一档案”考评模式,通过暗访督导、不定期测评等形式,对“家园理事”的责任心、调处率、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动态评,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根据考核实绩进行排位奖惩,对连续数月考核末位的“家园理事”实行末位淘汰。突出分类评,明确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社会治理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对工作突出的“家园理事”给予表扬奖励,对责任履行缺位、情况掌握不深、举措落实不力的予以责任追溯。

信息来源: 奉化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