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司法局高质量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 发布日期: 2020- 07- 31 20: 09
  • 浏览次数:

青田县司法局通过深入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进一步落实《社区矫正法》贯彻执行,采用规范化、人性化、智能化管理措施,高质量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一、推进规范化管理,实现矫正全过程“零延迟”。一是强化与法院、监狱的对接,实现入矫接收零延迟。优化衔接机制,明确部门职责,依托社区矫正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法律文书、人员信息、交接手续在线流转,第一时间对人员进行入矫接收。在疫情最严峻时期,采用视频连线,开展线上入矫宣告,确保执法程序的完整性。二是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动态监管不延误。实现与网络通讯公司的即时对接,第一时间对监管对象实施定位监管,并将其信息录入智慧监管系统,借助四个平台将人员信息第一时间通报网格员管理。三是建立常态化值班制度,矫正解除不延迟。全局干部按照每天一位值班领导,三名值班干部全年排班,值班时间从上午8点到晚上22点,由值班小组履行节假日社区矫正解矫宣告职责。

二、推行人性化帮教,实现矫正帮扶“零距离”。一是积极落实监地视频接见。疫情期间,监狱暂停家属会见,该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功能,联通高墙“内外”,通过亲情引导罪犯安心服刑,提升改造实效。二是强化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和鼓励经济实体、慈善机构、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深度参与社区矫正对象帮扶工作。今年以来,青田“周大妈帮忙团”和“众心志愿者协会”已开展公益活动11次,落实临时性救助12人,发放救助金12500元。三是注重心理矫治。与县心理协会合作,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长期性、周期性的心理矫治工作。与该县卫健部门联合对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筛查,邀请专家围绕“心灵改造”的关键,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心教育。

三、推行智能化监管,实现精密智控“零缺位”。一是全面推广使用“浙里矫” APP, 办好“智能化”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社会适应性帮扶平台。积极推进“智慧矫正联合实验室”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开展项目研究,加强成果转化,助力提升“智慧矫正”体系建设水平。二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根据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实际居住地情况,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站、村(居)网格员实时掌握人员情况。三是继续充实电子手环监管设备。先后投入30余万元采购100余个“电子手环”,进一步强化对矫正人员的动态监管。

信息来源: 青田县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