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加强辅警立法进一步增强辅警“幸福感”
- 发布日期: 2020- 07- 17 17: 38
今年以来,杭州市扎实开展辅警立法工作,在全省率先赋予辅警合法身份地位,对其依法履职给予了法律保护,解决辅警群体身份认同和归属感问题。近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杭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规定(草案)》。
一、明确身份性,提升职业归属感。《条例》草案对公安辅警的定义、岗位职责、招聘条件、聘用程序、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及相关权利义务保障作了细化明确。《条例》草案明确了辅警为“由市、县(市、区)公安机关招录,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为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同时规定:“妨碍辅警依法履职或者对依法履职中的辅警实施不法侵害的,依法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辅警协助人民警察依法履职的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其所在的公安机关承担”。
二、打通入警渠道,增强职业获得感。辅警群体因为相关保障的缺位,具体表现为工资结构不合理、收入无固定增长机制、工作经费没有保障、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等,导致岗位流动性偏大,队伍稳定性偏低。条例草案为辅警职业打通了上升渠道,《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考核结果,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岗位招聘优秀辅警”。
三、授予辅警警号,提高职业荣誉感。在立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辅警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杭州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警号规范管理的通知》,对新近招录或经过优化提升、且培训考核合格的辅警授予警号。 杭州辅警警号由6位数字组成,做到专号专用,职业期间终身固定,不因单位转移、岗位调整等因素变动。
信息来源: 杭州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