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司法局三举措打造“律师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样板
- 发布日期: 2020- 05- 21 15: 43
萧山区司法局不断深化律师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三大提升为主攻方向,从深度和广度上实现社区矫正法律帮扶效果的整体提升。
一、“菜单式”法律供给,在供需有效对接中提升普法教育的精准度。萧山区司法局以社区矫正对象的“刚需”为普法导向,将普法方式从“单向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全面梳理并选取社区矫正对象提及最多、与生产生活最贴近、网络议论最热烈的法律知识、问题和风险点,并邀请萧山区社区矫正律师帮教“百人团”的律师们进行分类分组解答,最终按照“法律条文+法条解读+配套案例”的体例编制一本兼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法律常识小手册。社区矫正对象可从这本法律工具书中检索“预装”的法律内容,第一时间对自己的相关行为进行前置预判,避免后续陷入法律困境。普法方式改变后,社区矫正对象们从过去“要我学法”的抵触心理变成了现在“我要学法”的主动参与,学法积极性和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
二、“点穴式”法律答疑,在货真价实的“私人定制”中提升帮扶质效。基于社区矫正对象对律师这个“第三方”的信任基础,萧山区司法局按照问题性质在社区矫正律师帮教“百人团”中有针对性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私人定制”专业对口律师,采取“一对一”或“小班化”的说教等形式进行“点穴式”法理帮扶。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突袭给好多社区矫正对象经营的小作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囿于没有固定法律顾问,小作坊主遇到专业的法律问题往往不知所措。为填补这块空白,3月起,萧山区司法局主动作为,将社区矫正律师帮教“百人团”分类组建成行政、民事、商事三个法律服务组,通过云端把脉问诊给小作坊主们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防控、诉讼指导,助力他们复工复产、摆脱困境。3至4月,累计开展“云问诊”15场,受益127人次。
三、“造血式”传经授法,在定期法律保养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打造一支更加强有力的社区矫正管理队伍,2019年11月起,在每季度开展的社区矫正“比武+练兵”活动中,新增了一项教学环节——由社区矫正律师帮教“百人团”的律师对全区 66 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传经送法”。律师们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解读等方式,以点带面,培养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法律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书撰写能力。3月,推出“跟班跟案”计划,安排法律顾问与司法所结对,固定组织1至3名律师每周五到司法所进行一天的岗位指导,通过实践来更针对性地帮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弥补工作中的短板不足。
信息来源: 萧山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