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司法局多元机制提升境外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工作实效
- 发布日期: 2020-12-15 09:00
义乌市司法局认真贯彻《社区矫正法》,以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健全完善“精准执法”“精准监管”“精准教育”“精准帮扶”机制,提升境外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工作实效。
一、完善工作体系,提升执法规范化。一是严格规范社区矫正执法流程。围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目标,出台《社区矫正执法手册》《社区矫正处罚案件证据指导标准》等执法规范文书。二是聘请专业持证翻译人员全程参与。境外社区矫正对象通晓中国语言文字而不需要他人翻译的,要求其出具书面声明;不通晓中文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与专业翻译公司建立合作,聘请持证翻译人员全程参与调查评估、宣告、个别教育、思想汇报等社区矫正执法翻译。三是做好相关法律文书翻译。对执法过程中主要涉及相关法律文书和日常监管文书进行梳理,将必要文书翻译成境外社区矫正对象母语或能够识读的英文、阿拉伯文、西班牙语等,确保境外社区矫正对象准确识读社区矫正各项规定。
二、探索机制完善,促进管理专业化。一是完善接收机制,实现无缝对接。建立境外社区矫正对象到庭接收衔接机制,与原判法院做好法律文书和人员交接,防止境外社区矫正对象因语言不通导致报到不及时、脱管和漏管。二是落实专人负责,实现“最多跑一次”。落实专人帮助境外社区矫正对象领回在刑事侦查及诉讼中被收缴的护照、办理签证续签等手续,有效解决境外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间合法居留问题。针对义乌国际商贸城对外国人出入需提供护照等事项,及时与市场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出具护照情况说明,帮助境外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进市场采购。三是部门协同配合,加强日常监管。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安排一名辖区外管员协助开展上门走访工作,及时掌握信息。
三、注重精准矫正,推动帮教个性化。一是小班教学,定制个性教育学习。采用小班化中英文教学形式,整合社会志愿者、社工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社区矫正对象中语言技能志愿者多元参与,协助开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结合涉外人员在义乌常见法律案例及常见法律误区,选择《社区矫正法》等法律知识进行普法教育,并将中国文化及义乌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年度教育计划,丰富教育学习内容。目前已组织教育学习3次。二是融合特色,打造多元公益劳动。针对境外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采用常规服务和特色服务提供菜单式选择。常规服务方面,联合交警大队每月开展两次中外志愿者文明劝导活动,逐步从文明劝导引申至违规行为劝导;特色服务方面,结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现有的国际融合项目开展公益劳动,如洋打更、消防安全检查、文化体验等,促进境外社区矫正对象融入和服务义乌。
信息来源: 义乌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