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154/-01418 | 发布机构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日期 | 2019- 10- 10 |
文 号 | 有 效 性 | ||
统一编号 | 解读文件 |
浙江省司法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温150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日期: 2019- 10- 10 14: 22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有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建议》(温150号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普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对于进一步改进我省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普法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近年来,我们按照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部署,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进一步增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为推进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是加强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坚持普法工作跟着重点工作走的理念,将普法宣传教育与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召开、G20杭州峰会、乌镇“互联网大会”、全省村和社区组织换届、“最多跑一次”改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大活动,开展“法律服务‘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护航‘G20’普法在行动”“吹响法治宣传冲锋号 助力剿灭劣V类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宣传金融、税收、统计、安全生产、知识产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家安全、民族宗教、消费、禁毒等相关法律法规,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例如,针对P2P网络借贷频繁“爆雷”,省普法办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金融风险防范法治宣传教育专项行动”的通知》,召开全省金融风险防范法治宣传教育专项行动推进会,指导各地各部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通过“身边人、身边事”以案普法的形式,增强人民群众防范金融风险和依法理性维权意识。省公安厅启动了“拒绝高利诱惑,乐享幸福晚年”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省检察院将加强法治宣传作为《关于加强互联网金融刑事检察工作的意见》重要内容,省法院指导各地法院定期发布金融风险防范案例。
二是推进浙江特色法治文化建设。坚持巩固传承与创新手段相结合, 坚持法治统一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深入挖掘浙江法治文化资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熏陶作用。做优法治文化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国家宪法日法治文艺晚会;持续7年打造“我们一起学宪法”网络学法品牌;组织开展全省“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活动;联合浙江卫视打造“流动大舞台——法治宣传浙江行”品牌,实现连续7年每周巡演录播,引领各地积极创作普法越剧、甬剧、莲花落等地方戏曲,广泛开展“送”法治文化进乡村活动。做强法治文化建设实体阵地。目前,全省建成宪法法律主题公园32个,法治公园、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2200余个,培育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3家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湖州沈家本纪念馆等91家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三是优化普法宣传教育格局。坚持巩固传统媒体、完善网络媒体、发展移动媒体,实现全省普法宣传的全媒体、全过程、全覆盖发展。继续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作用,开设“钱塘老娘舅”“和事佬”“洪伟说法”等常设性法治宣传教育专栏(题)、热线访谈、法治栏目剧等节目,针对热点和典型案(事)及时开展权威法律解读。制定《加强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公益普法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强全省新媒体普法工作的实施意见》,以12348浙江法网、浙江法治在线网站为依托,全省各地100余个普法网站、360余个普法微博微信组成的“浙江普法”新媒体矩阵,结合时下热点,开展以案普法。创造性地搭建以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功能,涵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之江法云”微信塔群,及时快捷推送法治资讯、法治故事,实现全民普法共享。目前,全省建有村级法治微信群19706个,覆盖全省所有村(社区),直接向30余万村干部和广大村民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
四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学法与用法、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通过普法教育推动法治实践,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以“五民主四法治三公开”为核心,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制定出台《浙江省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深入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目前,全省建有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27059个,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643个。开展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充分发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引导村(居)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的意见》精神,以“五个优秀”为抓手(优秀普法公益性组织、优秀普法工作室、优秀普法志愿者、优秀普法项目、优秀普法文创企业和文创产品),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大普法格局为目标,不断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出实招、见实效,让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指导各行业各部门开展组织开展法治书画、法治动画、法治摄影、法治故事、法治微电影等征集评选活动,筛选优秀作品在各类媒体平台上进行展播。做大做强流动大舞台——法治宣传浙江行”品牌,推出一批精品演出。指导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引导、鼓励专业文化团队把法治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电影、电视剧和动画制作。指导各地各部门深挖当地法治文化,依托公园广场、展览馆、纪念馆、科普馆、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打造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法治文化场馆、行业法普及基地、普法警示教育中心等法治文化阵地。到“七五”普法末期,在全省建立100个宪法宣传阵地。
二是在加强以案释法上下功夫。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以案释法工作的意见》(浙普办〔2016〕21号)精神,明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行政复议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普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以案释法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以案释法的警示教育、案例指导、社会宣传等功能作用,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过程成为面向干部群众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加强浙江法治在线网站以案释法平台建设,健全平台的案例汇编、发布、研析等工作机制。依托12348中国、浙江法网开展以案释法工作,筛选经典案例进行公布。
三是在运用信息化手段上下功夫。以“浙江普法”两微一端为龙头,不断完善“报、刊、网、端、微、视、台”为一体的融媒体普法阵地,实时解读食品安全、互联网金融、公益诉讼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依托华数数字电视,计划于2019年年底,打造集法治咨询、法律服务、在线学法等栏目的全省“宪法法律入户”全媒体数字平台,真正送法进千家到万户。利用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APP平台等新媒体平台,结合时下热点,开展以案释法工作。
四是在加大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加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联合团省委不断健全完善普法志愿者总队队伍质量,并在全省志愿者工作先进评选中设立普法志愿者序列,广泛宣传优秀事迹。加大普法讲师团队伍建设,选聘优秀法律和党内法规人才充实普法讲师团队伍,联合省法学会开展普法讲师团各地宪法法律巡讲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培育和推广一批优秀普法公益组织、优秀普法工作室、优秀普法志愿者、优秀普法项目等系列活动。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