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让法律服务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企业 倾力打造法律服务惠企便民“余杭名片”
——记二等功集体 余杭区司法局
- 发布日期: 2018-05-07 09:53
2017年以来,余杭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司法行政惠企便民法律服务工作要求,结合地区实际,第一时间出台《杭州市余杭区司法局惠企便民法律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始终坚持以企业、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法治惠民、法治宣传的职能,推进惠企便民法律服务工作落地生根。因表现突出,被省司法厅荣记集体二等功1次。
“老乡,村口的演出开始啦!”
“打竹板、走上场、我们几个来亮相,今天不把别的讲,讲一讲,司法行政风采扬……”2017年9月22日,在余杭区塘栖镇塘栖村文化礼堂,杭州市司法局“法律服务、惠企便民”进村入企法治文艺演出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拉开帷幕,余杭区司法局的原创节目——摇滚快板《司法行政你我他》登台亮相。半年内9场演出,余杭司法行政人用这一接地气的形式与台词向老百姓介绍司法行政工作、传递法治文化与精神,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早在 2017 年初,余杭区便确定了法治宣传进文化礼堂 1000 场次的年度目标,演出通过小品、说唱、歌曲等形式,将法治元素融入其中,使普法宣传变得更生动活泼,极大提升了群众学法用法的兴趣,有助于使老百姓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习惯。一时间,到村委的文化礼堂去看演出、听讲座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重要休闲活动,村社区文化礼堂也成为农村法治宣传的主阵地。
与此同时,余杭区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全区依普各成员单位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教育
的责任,明确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法治余杭年度考核,加大考核权重,明确了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
人人尊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氛围愈发浓厚。
“大姐,援助手续当即就办!”
去年10月,家住余杭区崇贤街道的何大姐来到余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因要求用工单位支付劳动报酬案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审核申请资料时,发现缺失经济困难证明、部分办案所需证据等材料。一听缺材料,赶公交车过来的何大姐着急了,工作人员便安慰道:“大姐,您别急,法律援助手续我们现在就办!”过去像何大姐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备齐全部材料后才能申请法律援助,而目前,余杭区已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申请特定事项免予经济审查及“容缺受理”机制,即对符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的案件,申请人因特殊原因需要延后出具相关申报资料或情况紧急的,可先行提供法律援助。这也是司法行政积极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让更多的当事人享受法律服务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2017 年,余杭区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3803 件,同比增长23.8%,“容缺受理”受益人数达 367 人。不仅仅是法律援助,近年来,余杭区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赋予公共法律服务新内涵,努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升级版,切实增强基层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老板,这些东西真不能少!”
去年,浙江诺力亚律师事务所李燕律师在走访某服饰公司时发现了问题。该公司规模很小,五六个工人,全是自家亲戚,货物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公司老板王某听到律师来意后一口回绝道:“我们公司不需要请律师的!”李律师随后在闲聊中进一步了解到:该公司的员工都是自家亲戚,但非至亲,全部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社保。业务往来基本采用货到付款,但提货人、付款人有时候并非王某本人。李律师将公司潜在的法律风险一一分析,临走前留下法律服务联系卡。第二天,王某通过电话咨询李律师,劳动合同要怎么签,货款要怎么付才安全,又表示公司规模小,请不起法律顾问,希望律师可以少收点费用。李律师为该公司起草了劳动合同范本、业务合同范本,指导了社保缴纳,简单讲解了工伤赔偿等法律知识,并当即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在余杭,许许多多这样的小企业主,受益于区司法局推出的“服务小微企业行动计划”。签订《法律服务协议》后,这些小微企业可以得到为期一年的免费法律服务,服务包括咨询、讲座、合同审查等。多次举办“律企面对面”企业法务论坛暨企业法律顾问专场推介会、开展全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系列巡回讲座,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开展“法律进园区 服务进企业”专项公益法律行动,引进“律企联”互联网公益法律服务平台, 根据园区企业的个性化法律需求订制法律顾问套餐,开创“多对一”法律服务,吸引梦想小镇百余家企业注册关注。
2017年以来,余杭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开展“企业大走访”1056家,为企业出具法律意见书、风险提示函2698份,发现法律问题(漏洞)711个,签订法律服务协议182份。
“大爷,这份折页您正需要!”
“出租房屋要注意防范那些风险?”余杭区司法局瓶窑司法所面对面为“包租公”“包租婆”们算算这笔经济账,让群众在收获租金收益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做好租客身份核实、房屋消防安全等事项。之前,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租房集聚的网格内,房东们急需这些法律知识,便针对性地收集案例,制作课件,为老百姓送法上门。
除此之外,瓶窑司法所还通过网格广泛收集群众普法需求,根据不同网格的特点,结合当前重点工作,编印了“村社区组织换届选举”“ 金融理财风险防范”“法律服务美丽余杭建设”等普法折页,利用走村入户、党员活动日等,将这些老百姓正需要的精准普法折页一一送到她们手中,努力将普法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这一精准普法的工作机制被列入2017年度全区重点工作,已在余杭区各个镇街全面推开。
同时,线上的“精准普法”力度也持续加大。依托“余杭司法”微信公众号,开展“十大你最关心的法律问题”微问卷调查,并分别制作“以案释法”内容一一解答。全面搭建“法律服务微信塔群”,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无障碍通道,发展指尖上的送法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区级塔群1个,镇(街道)级塔群20个,村(社区)塔群346个,依托微信群即时解答法律问题,传播法律知识,做到法律服务与法治宣传同步,实现在服务中普法,效果逐渐显现。
信息来源: 组织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