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三力合一提升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实效
- 发布日期: 2016-04-14 19:13
去年以来,杭州市司法局认真履行法律援助职能,坚持做好铺网、扩面、提质三篇文章,扎实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实效。2015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0670件,占全部法律援助案件的62.8%,为农民工讨薪7130.37万元。
铺好法律服务网,拓宽维权渠道。一是拓展三级网络。发挥15个法律援助中心、354个工作站、3066个联络点的三级服务网络作用,重点在民工聚居地和大型企业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工地”等活动,开展现场法律咨询,发放民工维权手册,引导用人单位履行法律责任,自觉规范用工行为和工资支付行为,引导民工理性反映利益诉求。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建设,西湖区整合现场咨询、“12348”专线电话、网上视频接待、微信微博公众号,打造“城市居民十分钟、农村村民半小时、网络服务零距离”的法律援助服务圈,方便农民工多渠道获得法律援助服务。三是提供流动化服务。通过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进单位”活动,使服务窗口有效流动,实现法律援助更好地深入基层,服务农民工朋友。
优化法律服务机制,扩大维权范围。一是优化维权模式。建立农民工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群体性农民工维权案件免审查“绿色通道”。余杭区对集聚讨薪、集体上访的农民工维权事件实行“零门槛、零等待、零遗漏”,由援助中心和律师团队进驻企业提供上门服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力求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通过法律援助劳动仲裁,仅44小时妥善解决涉案300余人,金额达250多万元的欠薪案件。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加强与劳动保障、法院、公安、劳动仲裁机构的协作配合,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联动机制,推进164个部门法律援助站建设。萧山区建立联动单位例会制,与区法院推进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无缝对接,与信访等单位建立个案协作机制。三是升级法律咨询专线。全市15个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咨询专线全部分区落地,实现与法律援助受理无缝对接,引导劳动者就近理性反映利益诉求。
把好援助质量关,提升维权实效。一是出台服务标准。正式发布《杭州市法律援助服务标准》,系统整合法律援助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受理、审批、办理、结案、监督全流程进行规范,统一法律援助各个阶段每个步骤的服务要求,确保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二是完善案件管理系统。援助律师会见、阅卷等案件办理及时网上反馈,落实人员对案件办理全过程实时监控。在法律援助管理系统中增设案件质量评估模块,通过随机抽取案件,开展网上案件质量评估工作。三是完善纠纷解决机制。采用咨询、代书、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形式并用的方式,及时化解欠薪纠纷,尽可能降低民工讨薪维权成本,实现最佳效果。余杭区司法局联动检察院、法院、信访、劳动仲裁院、监所等部门,简化程序,坚持诉调结合,调解优先,快速实现诉求。
信息来源: 浙江省司法厅